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剧种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动作,都依赖于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因此,以演出的形式对秦腔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为当务之急。昨晚,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在西安上演,作为省文化厅非遗处以及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省戏曲研究院重点推出的秦腔非遗传承剧目,《白猿救母》对繁荣陕西戏曲舞台具有非同寻常的示范意义。
翻打扑跌,气氛炽烈火爆;大小筋斗,令人目不暇接。由国家级非遗秦腔项目传承人康少易主演、马友仙助演、卫赞成加盟的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昨晚在古城隆重上演。整场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鼓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据悉,该剧先期录像已经制作完成,将报送国家文化部收入中国武戏资料典藏。
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剧种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手、眼、身、法、步等程式动作,都依赖于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因此,以演出的形式对秦腔进行活态传承就成为当务之急。昨晚,大型神话武戏《白猿救母》在西安上演,作为省文化厅非遗处以及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省戏曲研究院重点推出的秦腔非遗传承剧目,《白猿救母》对繁荣陕西戏曲舞台具有非同寻常的示范意义。
记者了解到,《白猿救母》属于秦腔“猴戏”门类。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剧武生李万春、李少春、张翼鹏、郭玉昆等都曾有过演出,但其后几乎失传。此次上演的《白猿救母》是由已届古稀之年的秦腔武生翘楚康少易亲自改编的。意在弘扬中华孝道,讴歌向善之心,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样式力求别开生面,以达抢救秦腔武戏、传承流派剧目之目的。演出现场,艺术家们以艺带技,以情出戏,在武戏的骨骼上丰满了人物个性的血肉,传递出秦腔的鲜活之气。康少易的表演更见大家风范,他技巧娴熟,功夫老到,尤其是“背身剑入鞘”的拿手绝活,更让人惊叹不已。小梅花团的“全武行”倾巢出动,更展现了秦腔新军的武功实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