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大红肚兜的著名秦腔丑角孙存蝶,自如地让点燃的灯盏在头顶来回移动;一身素白、扮演李慧娘的李梅向一群记者描述“喷火”绝技;演员李东桥耍起“翎子功”。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代表团带来的秦腔大戏还未开锣,已经受到瞩目。
“这次是秦腔第一次到台湾表演,我们带来了最经典的剧目和最优秀的演员。”代表团团长、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孙豹隐介绍说,这个由58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囊括了代表秦腔艺术最高水准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青年团的精英。“ 我们以前曾到日本、德国、芬兰、伊朗等地演出,这次来台湾演出规模最大,带来的曲目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排练。”
从7月12日至14日,代表团将在台北上演一场秦腔传统大戏《窦娥冤》和三场折子戏,包括《拾黄金》、《鬼怨 ·杀生》、《打柴劝弟》、《黄鹤楼》等秦腔经典片段。众多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马友仙、李东桥、李梅、孙存蝶、李娟、李小锋等都将登台亮相。
声腔高亢朴直、激昂凄怆的秦腔,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流行遍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晋西、川北以及豫东。据孙豹隐介绍,秦腔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秦之声”的字样出现,作为梆子戏的鼻祖,秦腔至迟形成于明代,后成为京剧的一个重要源头。质朴活泼、俗雅兼顾的秦腔,至今仍在西北地区热唱不衰。
“我相信代表团的演出一定能为台湾观众所接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范文祥很有信心地说,“在与大陆同文同种的台湾,沟通和理解应该更容易达到。”
新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樊曼侬是这次秦腔到台湾演出的大力推动者。她说自己10年前第一次听到秦腔,就立刻被那种淳朴、炽热的表演迷住了,近年来,她曾3次到西安听秦腔,与陕西戏曲界沟通。“秦腔表达的是火辣辣的真情真意,不囿于形式,表现人物非常深刻,希望台湾的观众能够被这种质朴的艺术形式所感染。”
在台湾有一批艺术界人士和学者对秦腔颇有研究。从台南赶来的成功大学教授汪其楣,去年曾专程到西安听秦腔。她说,多年前曾看过台湾艺人演出的秦腔,印象深刻,真正到西安看过后,发现秦腔的剧目之多超乎想象,表演描摹逼真,表现力极强。她表示,相信陕西戏曲研究院代表团未来3天扎实的演出将使台湾戏曲界、教育界、艺术界都受益非浅,因为“舞台上的丰富传达胜过一切”。

记者 程瑛 范丽青(摘自新华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