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秦腔缘(朋友的小故事)
一.年轻时爱上了秦腔
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依然让人们无法忘怀。但人们依然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期盼。刚好能用瓜菜五谷杂粮勉强填饱肚子的爱好秦腔的人们还是在农忙之余拿起了各自的乐器,支起摊子唱起了秦人祖辈喜欢的秦腔,用不同的唱段,不同的剧目抒发着对以前忧伤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继海就是在那个年代上初中时14岁的时候,爱上了秦腔,看见村里自乐班的叔叔伯伯阿姨姐姐们唱秦腔,他心里就痒痒的,特别是看见拉胡胡的叔叔们摇头晃脑的陶醉劲,心里非常羡慕,一心想跟着拉板胡的叔叔学拉板胡。
于是继海就利用寒暑假和礼拜天,农闲时跟着村里自乐班一位拉板胡的叫正义的叔叔(这是继海的启蒙老师)学起了板胡二胡,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到15岁时已经能跟着那些业余演员的演唱进行粗略的伴奏了。
这时的继海已是一个初二的学生,刚好在这一年,学校调来了一位师大毕业的教化学和音乐的老师,这位老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都会,风琴,笛子,板胡,二胡,三弦,还能敲鼓(后来才知道小时候他家比较富裕,父亲爱好秦腔经常在家里支摊子唱秦腔,他从七八岁就跟着学)。有一天继海大着胆子找到了老师,给老师说了自己学板胡二胡的一些情况,老师让继海用他的板胡拉了一段,听完后老师非常高兴,老师先是鼓励了继海,然后给继海指出了拉板胡应该注意的地方,从音准,弓法,指法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要求,从此继海就跟着自己的音乐老师继续学习自己喜欢的板胡二胡......
1966年5月,文革开始了,学校的老师们不同程度的都受到了冲击,老师也不例外。随着文革的深入,到了1967年初,学校造委会组织了宣传队,宣传队由有特长的同学们组成,老师因有特长被提前解放了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校的宣传队排练了快板,活报剧,秦腔眉户清唱,表演唱,到1967年初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排演了样板戏沙家浜里的重点折子戏,老师敲鼓,继海拉板胡,两个同学拉二胡,还有一个同学弹秦琴,虽然他们的演出水平还很差,但还是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和鼓励,他们还被好几个公社邀请前去演出。继海的板胡也就是在老师的指点和演出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968年初,当时学校所在地的革委会主任叫继海和他们乐队的几个同学去,说是县剧团招收一批学员,有特长的优先,问继海去不去,继海因在1966年毕业分配时被分配到了县城的高中,(以后又宣布让返回原毕业学校复课闹革命),因他自小爱学习,一直还希望着读完高中读大学,所以没去,另外两个同学去了剧团(但是只停了一年多,因剧团无法给这批人员转正),又都先后回到了家乡。那样反复无常的时代,让继海他们一代受尽了折磨......
回到母校复课闹革命,今天批这个老师,明天斗那个老师,继海厌烦了这种批批斗斗,更是看不惯一些同学打老师的事,让人家闹革命去吧,继海没事了拿着板胡或二胡到学校后门外的树荫下去练,还一直挂牵着何时能回到教室去学习。到后来因全县的教师集训会在继海他们学校开,所以继海和学校的大部分同学都回到了家里,学校只留了少数所谓根红苗正的学生在集训会来监视老师......
还想上学的继海一边在家里参加劳动,一边还等待着学校何时让返校继续学习的消息,可是等来的是毕业分配无效,回乡参加劳动锻炼,一批想继续求学的学生就这样被全部扼杀了.....悲哀!!!
对于老三届来说,这是值得诅咒的年代,这也是许多老三届最为苦闷无奈的年代......
二.他还真的进了剧团
继海回到了家乡,一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一边在闲余之时和他的启蒙老师正义叔他们在一块唱戏,还排练了白毛女,到其它村庄去演出,他没有放弃他的板胡爱好......
那是1970年初,继海所在的县剧团因文革初许多演职员工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剧团需要补充一部分人员,县革委会批准招收30多名学员,对于已经上学无望的继海来说,选择了报名去剧团工作。他的面试是很顺利的,给一位演员拉了一段唱腔,考试的剧团领导和老师就决定了招收他,很快就办理了招工手续,成了县剧团乐队的一名乐员,一年后提前转正。
进团的第10个月,继海因自己不断的努力,终于拉上了板胡,第一本戏是奇袭白虎团,继海在紧张不安的情绪下拉完了这出戏,虽然没出大的差错,但深感自己的力不从心,功底太差,拉出的音不实伴奏不到位,所以继海下了决心,每天早起两个钟头,到剧团对面的河滩练功,这样坚持了两年多三年,他基本可以把当时剧团所演的那些样板戏全部伴奏下来,基本功也增加了不少。那时剧团的工资县上包着,所以大家都不为生计发愁,倒也舒畅快乐。
时光荏苒,一晃近十年过去了,继海所在的剧团也因文革结束,古典戏开放迎来了几年辉煌的时期。因古典戏的开放,一票难求的事在继海的小县城累见不鲜,买票看戏走后门是经常的事,剧团演出多,演的地方多,演职员工的补助费也相应的多,大家的情绪也非常好......但是这样的好景只持续了五六年,随着改革开放,电影,电视,歌厅,舞厅,许多新鲜的娱乐方式及娱乐场所使秦腔的观众大打折扣,再加之继海所在的县剧团变成了差额补贴单位,每年县上给的补贴是固定的,由于剧团没有多少市场,所以演员们的工资也发不下来,这时的继海已是供两个孩子上学的父亲了,每个月同妻子领到的工资总是紧巴巴的,双方还有老人需要赡养,严峻的生计使继海产生了离开剧团的想法,继海看到他的老同学们在企业工资奖金加起来比自己高出好多,更坚定了调离剧团的想法,于是在80年代中期后,继海舍去了自己喜爱的秦腔,离开了剧团去了企业,这是无奈之举还是英明之举,在继海今天看来,他还是想不明白,这正是人生无奈的写照,人生生活的艰辛一言难尽......
继海在企业一干就是20多年,在这许多年里,继海除了中间大概有一年多时间偶尔和同事们拉拉玩玩之外,因工作忙,加之人到中年家里事多,再没动过板胡二胡.....
难道继海再不爱秦腔了,不爱他从小就喜欢的秦腔乐器了吗?他的秦腔情怀还有吗?
三.老了更爱秦腔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这不一晃继海到了退休年龄,他虽然没能如愿的读到大学,也没有为他所热爱的秦腔倾注一生,没有成为秦腔的人才,更没有什么名气,但凭他和秦腔的这一段缘分也是值得回忆和怀念的。
继海退休了,没事干了,偶然他在网上发现了秦腔俱乐部,他注册了,他进来了,他又爱上了秦腔,爱上了他的胡胡,他徜徉在俱乐部的各个板块,听音频,看视频,看曲谱,欣赏图片,还想从这里学到更多秦腔知识......在他的介绍带动下,我也来到了俱乐部。
有时间继海约上我就去参加自乐班的活动,拉板胡拉二胡,和戏迷朋友们共同交流探讨,有时也给一些剧团下来的演员伴奏一下,没事了学学新戏,练练新谱,我知道他还是爱着他的秦腔,而且更爱了,他给我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闲了没事拉拉胡胡散散心,结识一些戏迷朋友何乐而不为那...
这就是一个已退休老人的秦腔缘,他仍然爱着他从小就爱的秦腔。
简单平凡的故事絮絮叨叨的说完了,这也见证体现了我们这些爱好秦腔的戏迷朋友们的一种情怀,那就是,尽管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坎坷不平,但如果他爱秦腔,总能在秦腔中找到快乐,找到释怀。
秦腔永远是继海的最爱,也是我们这些俱乐部网友们的最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