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养民先生在余巧云从艺7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笔者按:这是一位从艺60多年的老戏曲工作者在余巧云先生从艺7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这是一位把终身奉献给秦腔艺术的老人对当下戏曲工作者的呐喊!这种呐喊是发自内心的,甚至有些悲壮的!希望我们把这种呐喊传递下去,把他的“这种观点继续宣扬下去”!!)

我比大姐年轻七岁,我今年已经73了,我比大姐进三意社晚了11年,我们是同出一个师门,苏育民先生是我们的老师。

余大姐呢,他是我们秦腔界目前来讲是经受新旧两个社会的秦腔事业从业者,是经受新旧两个社会秦腔事业演变过程的一个艺术家。她在我的心目中是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大姐,一个人把自己的一生贡献在一个事业上,而且在这个事业中她是持之不渝、历经艰辛、无怨无悔地创造出这样辉煌的成绩,是不简单的。人的一生有多长,就是那么几十年,真正的把自己的一生则无旁骛的,不是说混过来的,而是拼搏过来的,不是说很平稳的一直这样上升的,而是历经坎坷奋斗过来的,成为一个众目所瞩的艺术家。对这样的艺术家,我想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都是不为过的。

我跟余大姐认得的很早,(虽然)没有在一块工作过。见了面大姐对我也很关心,我对大姐也很尊敬,尊敬她的人品,尊敬她的艺德,尊敬她的一生历经坎坷经受新旧两个社会、经历了解放以后历代运动的折磨煎熬,她还能为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快要灭亡的事业还在那追求、去奋斗。这样的艺术家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她成为传承人,她成为什么,在我们心目中都认为是当之无愧的。

因为我是个演员出身,那会可能对演戏要求标准低,在舞台上呢还小有一点名气,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逐渐的下了舞台干了别的工作,最后呢我这一生也爱学生,就到学校教了学生。大家现在都说我是秦腔导演,其实也没排下啥能拿奖的戏,咱那会排戏演戏好像还没有拿奖这一说。但是我有几个感受,因为这个事情我也搞了六十多年了,也没离这个行当(行业),我有这么几点感受。就说我们作为戏曲演员,我刚才看了大姐两个(艺术资料)片段,不光是听她的唱,她的唱没一点问题,余派唱腔,我就不说她好在哪里了,在座的都是很有名的评论家。我只感受一点,我为我们三意社感到骄傲。余大姐的唱还没有脱离三意社对秦腔唱腔大气磅礴、深厚沉稳的三意社这样一种风格。在渭南东府的这个地方,她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作为一个三意社出来的人,为我们三意社也感到骄傲。看大姐这两个(艺术资料)片段,我过去也看过大姐不少的戏,我不知道是各位专家咋看着呢,在这里我要告诫余老师的学生,你们看两个人物(笔者按:指余老师在《三上轿》和《打金枝》中塑造的角色),她的境遇截然不同,她的出身、她的身份、她的教养截然不同,大姐能在微妙之中,同一个人用她的余派唱腔,用她舞台上的表演魅力把这两个人物分的那么清楚,明眼人一看,你看她那个《三上轿》中是那么样一个境遇,你从看她的台步、从她的唱腔、从她的面部表情、从她声腔的表达;再到《进宫背舌》中皇上的娇娇女,就老婆朝那一坐,头一挺、腰一紧、肩膀一顿、手一指,一个皇家的娇女,不唱都是人物,都是光辉的艺术形象,这这就是大家的艺术魅力。我们区别大家就在于她用她一个人,用她自己的流派来演各种各样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不同教养、不同年龄的人物,大家看的还是余派艺术,但是看到的是剧中人物,不是余巧云,这就是她已经把这个层次分的很清楚。

我感觉我们的传统戏曲第一是什么,是程式。程式就是四功五法,四功五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只有四功五法到位,这个手段到位,接着就是行当。同样一个人物,扮演青年,扮演闺阁旦、扮演小旦行当,没有行当是成不了中国戏曲的,有好多所谓的专家写文章否定戏曲的行当,我是不能苟同的。第一,程式。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必须到位。就像书法家写字一样,点横撇捺必须把它临摹的一丝一毫临摹的像,然后是欧柳颜赵,然后才是真草隶篆,然后你才能成为你自己一个书体一个书法,这是不可逾越的。我们戏曲演员同样,第一是程式,四功五法、唱念做打。第二是行当,你是个唱旦角的,你张三还叫张三,李四还叫李四,你在舞台上扮演的艺术形象不同,这就分了行当。同行当里都叫生丑净旦,生里头分了好多生,旦里面分了好多旦,从老旦到媒旦、丫鬟旦、文旦、武旦、青衣旦、闺阁旦等。第二是行当,第三是什么呢,第三是流派。我现在对我们秦腔的流派还持学习态度,因为我有好多东西还说不清道不明,一些专家在推出秦腔流派,我是非常拥护,但是我在这里也呼吁专家,把秦腔流派用理论的东西把它达到更有与全国戏曲比肩的高度,更有说服力,这对我们秦腔无疑是理论上的新的贡献,必须有流派。

八个样板戏,大家仔细想一下,哪一个演员不是四功五法过硬,哪一个演员他不是行当出身,都可以给他指出来,不管你是李玉和,不管你是杨子荣,不管你是郭建光,不管你是阿庆嫂,都能找出行当明显的痕迹来。这个东西(行当)我们不要否认,至于它的政治因素我们今天就不谈了,我们谈艺术,否认这个东西(行当)是不实际的。你也找不出来新的理论,说服不了我们干了一辈子的干了行当的人,我们在这里头行走坐卧、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弄了六十年,余老师把这个事弄了七十年,你现在想用你那些夹熟子理论改变我们,难得很,你改变不了!就是这些人死了,还要把这传承给我们的学生。如果你接受我这个,我承认你是我的学生,我承认你是一个忠实的艺术从业者,如果你不接受,就是陈彦刚才说的那些,那些人物里你就给你找位置你就对号入座,你就是那里头的一类人,希望不要当陈彦刚才说的那后几类人(笔者按:指被艺术和观众封杀了的戏曲中小丑),因为前几类人人家在那奋斗。

下来,最后一个才是戏剧情境中间的艺术个性,也就是人物。这才形成了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体的一个(手法),戏剧情境不断在变化,有些戏是从小写到老,第一场你是个生角(小生),中间胡子挂了黑的,最后你一下老态龙钟了,不断的变化,这这就是戏剧情境变化中的艺术形象,这才达到一个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的艺术形象。而余大姐呢,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要费自己的心血,把青春、心血,甚至生命都要倾注到里头,才能悟到这些东西,才能把它展现到舞台上,给观众欣赏一个活灵活现的艺术大家创造出来的舞台艺术形象。这缺一步都不行,缺一步就是个窟窿,就跟现代派那个书法一样,写出来的字人认不得,你那是啥字,你看他像个啥字就是个啥字,简直是胡说八道。因为他没有在点横撇捺上头下功夫,他没有在欧柳颜赵的帖上头终身去临它,他没有在真草隶篆中间追求一种书体,所以他形成那一种狗不理的字。我们的青年演员切记切记,要从各种姊妹艺术,中国传统这个艺术它的精神是相通的,我们年轻演员一定要从这些东西来(吸取营养),因为现在的时代很好,我们比我们的老师有文化,虽然我们那时叫运动,运动过来运动过去,和我一样,我也是家贫出身。但是我对我的艺术,虽然没有创造出来什么,但我终身坚信的东西,谁也说服不了我。你说服行,胡胡拉起咱唱几句,陪练场里弄起来咱踢几腿,咱拉个架子咱抖个马,咱试一试,你看那会我能说服得了你,说服不了你,你就照这一个来研究,这就是你的出路,你越研究它不是一堵墙,他是一个无限宽的路;如果你现在坚守像陈彦同志刚才说的那个(笔者按:指否认行当,不按艺术规律来从事艺术),你一走一堵墙,一走一堵墙,尽管你把头在墙上碰的咚咚响,你还认为那是一种美妙的音乐,最后把你碰死在墙上了。只要顺着这个路(笔者按:指正确的艺术规律)一层一层坚持这样走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你现在这个聪明,你现在这个好时代,你现在这个比老师有文化,你现在底下还有一个巨人在这站着呢,那么你就赶紧在这上面多动心思,如果你还想从事这个行当(行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干了六十年的人一个不成熟的一些想法。

余老师八十高龄还在带学生,我教学生是宏观教,这一点比不上余老师。现在的导演都不训练演员了,戏曲导演不训练演员,你是个啥导演?戏曲导演最大的核心的功能就是训练演员,就是把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过程用程式、用行当、用流派把你训练的地地道道,这就是戏曲导演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功能之一。戏谁不知道结果是个啥,好艺术家都是演过程,过程越精到的戏越有看头,过程粗糙的戏看不成,我现在也不是我骄傲,我现在不愿意看戏,我不想看戏,为啥呢,不看不生气,一看咱就想说两句,说出来谁都不爱听。但是逢场合还想说两句,除非我死了,说不成了,如果我活我还要继续抓机会还要把我这个观点继续在这宣扬下去,但愿有识之士能接受我这个观点。

在此,我再一次祝贺大姐健康长寿,祝贺她的艺术长青,祝贺她的传承人队伍日益扩大,薪火不灭!谢谢!!

(陇上一痴根据陕西广播电台戏曲老唱片特别节目录音整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