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乐善堡忠义班创建年代无考。明洪武十一年(1378)时,即已存在。据当地殷廷贵、殷三才、刘兴和等老艺人追忆,先世皆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来时带着锣鼓、戏箱,至今已数百年。好乐(唱戏)、好善(信佛)之民俗相沿未改,故堡名“乐善”,戏班子亦名“乐善”。又因为乐善班是亦农亦艺以艺为主的江湖班子,故又称“乐善忠义班”。早期唱何腔无确考,传为秦腔。该堡关帝庙戏楼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道光二年(1822)再建。戏楼前竖一旗杆,顶端有方斗形灯匣。1953年破除迷信,工作组组织人打神拆庙,在旗杆顶发现忠义班帐簿一卷,上有“洪武十一年(1378)整建“乐善忠义班”字样,后账薄被工作组丢失。但殷廷贵、刘兴和等见证人至今健在。另外,在原戏楼“续文匾”的记载上,发现忠义班历次购置戏箱的记载,其中最早为康熙年间由殷启运任箱主时购置过戏箱,乐善堡现仍存有一个残缺斑驳的庄王爷和一个锈蚀的眉子碗,均为清代早期实物。这些都可以证明大寨忠义班活动的兴旺时期当在清康熙四十七年重建关帝庙戏楼之后。已知的主要演员先后有许开元、许良志、刘士信、殷保廷、杨三保、许发昌、王来成、殷如珠、殷菊玉(板胡)、盛正魁、许林业、冯良基、许丰学、殷中仁等。演出的主要代表剧目有《正德戏凤》、《红梅阁》、《五典坡》、《打金枝》、《九龙岭》、《顶灯》、《十八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善忠义班改称乐善剧团。1954年参加酒泉地区会演,1959年参加全省戏剧汇报演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