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戏曲广播《夜话秦腔》——李旭与秦腔结缘的故事采访实录

1、你认为秦腔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旭:我从一两岁开始就与秦腔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从1997年三岁第一次参加陕西电视台尖庄杯秦腔电视大赛开始,一直到2006年最后一次参加西安电视台的春节戏曲晚会,整整十年的时间,得过很多奖,参加过很多大型晚会,这所有的一切经历对儿时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这一切都是秦腔给予我的。因为秦腔,很多戏迷朋友认识了我,因为秦腔,我的童年经历变的与众不同,因为秦腔,我的生活也变的丰富多彩。也许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与秦腔渐行渐远,但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这种秦腔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为生命里有过秦腔而感到自豪。以后不管走到哪,做什么工作,事业、爱情顺当也好,坎坷也罢,秦腔永远是我的避风港,听一听,唱一唱,就会感觉生活还有希望。我相信时间,也相信缘分,所以我感恩秦腔,我爱秦腔,这辈子都不会变的。

2、你为何没有走上专业的艺术道路?

李旭:我放弃艺术道路是从放弃上戏曲研究院开始的。2002年,我考上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培训班,也就是现在的小梅花团,当时我是考上的100个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其实上还是放弃家里也纠结了好久。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成为戏曲研究院的演员,结果考上了却开始犹豫了。我当时上三年级,进研究院之后文化课从初中开始上,所以我就相当于放弃了学业。而且男孩子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变声,十有八九都是变坏的,如果我嗓子将来不适合唱戏了,又没学下文化,这辈子还有什么未来可谈。加上当时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也名列前茅,所以家里的亲朋好友还有研究院易俗舍部分认识的演员主要还有我师父李小锋老师当时都希望我能继续上学,把秦腔就当作一个爱好。当时纠结了有一个月,把学费都交了最后又退掉了。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对我来说是对的,但是每当看到小梅花团的精彩演出和剧照时还是觉得有点遗憾,本来我也是他们的一员。但是任何事实都只能是选择了这个就得放弃那个,所以我当下要做的是好好学专业课知识,在新的领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

3、你和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老师之间有怎样的缘分?

李旭:我与李小锋老师的故事得从我小时候说起。小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随时照看我,当时家里只有一盘李小锋老师的秦腔磁带,就是这盘磁带让我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所以不知道李小锋老师到底长什么样子,在三岁时陕西电视台尖庄杯秦腔电视大赛的舞台上我说我把李小锋叫师父哩,其实还没见过李老师。就是这次比赛我在后台第一次见到了李小锋老师,印象很深的是别人说这就是李老师,逗我说见了师父要磕头呢,我毫不犹豫的就给李小锋老师磕了个头,逗得大家都开怀大笑。后来家里有了VCD,我就跟着电视上的李小锋学唱腔,学动作,包括《周仁回府》、《打柴劝弟》、《花亭相会》等等,都是靠这种方法学的。其实我早已经算是李小锋老师的学生了,虽然李老师没有亲自教,但我所有的东西都是跟李小锋老师学的,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缘份。只是一直缺少一个机会正式拜李小锋老师为师,后来在2001年终于如愿以偿在李老师家举行了一个简短但正式的磕头拜师仪式,我觉得这很神圣。后来,我学戏的方式仍然以看李老师的光盘为主,逢年过节时来李老师家让李老师给我指点一下。唯一一次和李小锋老师合作是在陕西电视台一块儿演了个戏曲小品,很遗憾的是我从来没看过,也没有这个视频资料。排小品时我和我妈都住在李老师家里,大概待了有一周,李老师待人非常和善,没有一点儿所谓的明星架子,每天早上就领着我在外表吃早饭,平时洗澡啥都在他家,晚上带着我在研究院看戏,这一周李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下就丰满了,有血有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名人。后来因为放弃了演艺这条路,和李老师的来往就渐渐远了,差不多十年没见过面。直到2013年11月份,李老师的电影版周仁回府在西北政法大学放映时,再一次见到了李小锋老师,知道我在建大上学后,李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学校离研究院这么近,咋不和师父联系呢,咱师生缘不能断啊,说的我既感动又惭愧。晚上回学校时李老师和我聊了好久,我有一种又回到小时候的感觉,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个孩子,把他当作父辈。所以从过去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叫过李小锋一声老师,我一直习惯叫师父,过去是,现在是,这辈子都是。这就是我与我师父李小锋老师之间的故事。

4、李小锋老师眼中的李旭是怎样的?

李小锋:认识李旭呀,是十多年前,那个时候李旭是一个少年才俊,可以说是一个童星,对秦腔是情有独钟。后来认识了以后呀,通过电视台的比赛,他唱的全是我的戏。最后通过接触以后才知道,他父亲哄娃的时候,录音机上放的《白逼宫》,结果孩子从小就灌的《白逼宫》,懂事呢就能唱《白逼宫》,简直就是一个神童,所以在电视台秦之声的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后来他爸他妈又领着到我家来,亲自让我给口传身授。我亲自给教了《打柴劝弟》,一句一句给教,哎呀,这小子唱的是像模像样,唱的十分老道,把我一下感动的,我觉得很可爱。所以我又给亲自把《白逼宫》给教了一遍,又把“王东才”给教了一遍,把《祝福》给教了一遍,凡是我唱的包括《花亭相会》又给教了一遍。所有的戏,一律给教了一遍以后呀,没有想到,这简直就是一个神童,你只要教,他就能记住,记住了他就能表现出来,在舞台上就能体现的是像模像样。获得冠军以后呢,电视台做专题,也到我家里进行了采访,哎呀,我觉得孩子非常的可爱,非常的聪明。后来呢,年龄稍大了一点的时候呀,他想学戏,我说男孩子呀,存在一个变声,你要想好,如果变声变出来了,就能当演员,如果声音变不出来,这个演员就很难当了。后来李旭这个孩子很聪明,他就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业非常优秀,成绩非常突出。现在呢,他返回头来,还是喜欢秦腔,对秦腔是情有独钟,而且呢,关注秦腔,支持秦腔,我觉得非常的好。而且呢,这么多年,我们这一种师生关系呀,也没有断。李旭这个孩子也非常的有心,应该说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从爱秦腔,最后上了大学,现在呢,依然爱着秦腔,但是呢,他又有了自己建筑科技大学的专业,所以呢我觉得这样的发展很好,应该说是对李旭表示祝贺。

5、你如何看待儿时的戏友如今两样的人生道路?

李旭:2001年,陕西电视台的春节戏曲晚会上戏曲研究院的党莉莉老师还有10个小朋友一起表演了一个戏曲小品,印象很深的有雷格格、王虹、邓旭东、马丹丹、李肖琳、马青卉、宋辽、高孙键等等。通过小时候桃李杯、第五届群众秦腔电视大赛还有首届小梅花奖大赛等等比赛就认识了。后来呢,我是没有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所以说这下我要好好学习了。而雷格格、王虹她们都上了省艺校,走的是戏曲这条路。现在呢,雷格格是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一批的培训班当中。后来呢,因为缘分吧,就在网络上通过qq、微博之类的和雷格格、王虹她们联系上了,在一块儿随意谝一谝,感觉聊过去的那些比赛经历之类的特别亲切,但是现在呢,就像是两条平行线的人,走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路。不能说哪一条路好,哪一条路不好,各人有各人的事业与机遇,我只能这样说。作为女娃,走艺术这条路也挺好的,为秦腔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作为男娃,于私来说,如果把戏曲当专业的话,即便是你唱的再好,以后的人生道路也就局限在了西北五省。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就走了这条求学的路,我不后悔。但是我觉得雷格格她们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其实都挺好的。

6、你如何看待年轻人对戏曲、对秦腔的态度?

李旭:上了大学之后呢,虽然说周围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但是毕竟都是年轻人,所以对于戏曲对于秦腔文化相对来说比较排斥一点。大家都喜欢看个美剧啦,听听流行歌之类的,说谁能静下心来听一听秦腔,感觉这是一件挺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呢,我从小就与秦腔结下的这种缘分,让我不能一下子就把秦腔割舍掉了,我自己也过不了心里的这道坎。平时呢,在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我都会给大家表演一下秦腔,在年轻的大学生当中展示一下戏曲独有的魅力,毕竟现在来说,一个大学里面整个学校几万人中找到一百甚至二百个热爱秦腔艺术的人,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肯定没有这么多。作为我来说,虽然现在不走这条路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有责任有义务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种传统文化在年轻的大学生中推广、传播一下,不奢望让大家喜欢上这门艺术,但是要让大家都了解一下,感受一下戏曲的魅力。

7、你能接受这种从万众瞩目到鲜有人问津的这种生活落差吗?

李旭:因为我从三岁开始一直到十几岁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舞台上度过的,媒体的采访、经常性上电视之类的,在周围的同学中,感觉从小就有一种小明星的光环笼罩着我,和普通同学的生活方式、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一些不同的东西。从小就享受的那种走在街上被人认出来让合个影签个名之类的小明星的感觉,到后来放弃艺术,走了上学这条路,走在街上甚至变成了路人甲,谁都不认识你是干什么的,一介绍才知道,哦这个娃是原来那个在电视上唱戏的娃,内心的落差于私来说肯定是有的。但是呢,后来也就想通了。当时高考前就犹豫到底要不要报考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之类的院校,就感觉如果报了这种学校的话,那后来一直刻苦的学习就感觉有点儿对不住自己;要是不走这条路呢,那从小一直都生活在舞台上、享受着被人瞩目的感觉,现在却要过的是进社会后走在街上谁也不认识你的生活,这种落差很多人可能是一下子很难接受的。当时高中时我也纠结过,到底要不要走艺术这条路,后来选择了之后呢,现在上了大学,感觉现在的生活也挺好的。如果作为一个演员,无论你是电影演员、唱歌的或者戏剧演员,你演的老是别人,不是自己。一辈子从这个角色跳到下一个角色,永远活不了自己。所以我感觉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吧。就觉得现在这样平凡地经历着生活的一切,其实也挺好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