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名单上,岳池曲剧因传统戏剧榜上有名。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岳池曲剧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多姿多彩,丰富了农家文化内涵,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岳池曲剧是由曲艺演变形成的戏曲剧种,是在曲艺化妆彩唱基础上发展而成,历史源远流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曲艺发展快,为适应观众欣赏需求,岳池的曲艺艺人尝试分角色来演唱一些曲目,称为“拆唱”。拆唱很受群众欢迎,艺人们进而以简单的化妆作人物扮演,称为“彩唱”,逐步形成戏剧样式,因其由表及里曲艺演变发展而成,故称曲剧。曲剧按曲牌演唱,常用曲牌有“月调”、“太平年”、“变黄昏”、“凤阳调”“花儿红”、“银纽丝”、“魏调”等,大都来自于民间“俗曲”,即由民小调发展而成,曲调生动、活泼。
岳池曲剧的剧本取材于民间生活,用四川方言表演,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深受人们喜爱。伴奏有适应曲剧演出的民乐如扬琴、三弦、琵琶、二胡、笛子等及小鼓、京锣、镲子、当锣等打击乐器;舞台设备有音响器、灯光器材及幕布。1956年,岳池曲艺协会所辖演出一队、二队合并组建成岳池县曲艺队,专事演出曲剧。代表剧目有传统剧目《秋江》、《尼姑下山》、《高山上坟》、《裁衣》、《拜新年》等及新编剧目《刘四姐》、《丁佑君》、《江姐》、《三月三》等。“文革”中撤销了岳池县曲协、曲艺队,曲艺及曲剧演出中止。到了1986年,又重建岳池县曲艺协会,所辖民间艺术团恢复了曲艺、曲剧演出。在恢复原有剧目之外,还改编演出了《瞎子算命》、《劝夫戒赌》等剧目,创作、演出了现代曲剧《竖吹笛子横吹萧》、《选举场外》、《黄土谣》等剧目,使曲剧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中,《瞎子算命》(邓庆贵、郭宗勋改编)曾参加南充地区首届音乐、曲艺调研获奖,《竖吹笛子横吹箫》(邓庆贵作)1986年曾获南充地区戏剧创作奖。
据岳池县文化馆专家介绍,岳池曲剧属于集体传承。原曲艺协会、曲艺队以团体培养演方式培养传人,现存老艺人有郭宗勋、龚全珍、吴绍岷、吕锦屏、孔素华、彭翠民等。现曲艺协会、曲协民间艺术团以举办培训班方式培训传人,现有传人队伍除现存老艺人外,有骨干创作、表演人才邓庆贵、李素华等。在政府的正确导向下,岳池曲协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组织会员及爱好者自力更生开展活动,使曲剧艺术得以传承。
岳池曲剧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曲剧剧本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及歌颂英雄人物的题材,语言通俗易懂,有较强的现实性;音乐来源于民间小调,生动活泼,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韵,由于曲剧表演接近生活,自然大方,诙谐风趣,因而曲剧深受群众欢迎,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及广阔的发展空间;曲剧题材、语言源于民间,创作快捷,现实性强,易发挥宣传、教化功能。同时,曲剧植根民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土特产品”,在宣传时政、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能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范露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