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已走过了八十多个春秋,从散唱小调经过高跷走上舞台,成为河南第二大剧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能够壮大发展,就因为顺应了时代。五四运动新文化的影响,曲剧应运而生,既是天时更是人和,人们希望变革,希望新生事物出现,曲剧就在这样大的时代变革之中诞生,顺应人们需要,受到人民的支持。

解放前的河南曲剧只能是萌芽阶段,真正壮大成才那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当年草台班社、松散社班,演员多是农闲唱戏,农忙种地。演戏还不能成为职业、专业,专业团体还为数极少。经过五十年代的戏改,由党和政府对旧的戏社进行改造,吸收新生力量,特别是解放后,由政府出面主持建立起来新型剧团(南阳戏曲工作团)就是当时的典型。政府出面招收学员,吸收有经验、艺术造诣较高的艺人任教,政府委派政治可靠、熟悉戏剧的干部领导,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专业团体。戏曲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政治待遇有了大的提升。戏剧的面貌才得到了大的改观。戏曲事业才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演员职业在人们的观念中得到了承认。演戏是社会分工,不再是卖艺,是工作,是党的文艺工作者。

我,正是在戏剧大发展的开始阶段走上从艺之路的,至今算来,已有五十八个年头了。回忆几十年来匆匆走过的路,辉煌伴随着挫折,清空丽日与风朝夕雨犹历历在目。每当忆起走过的艰难岁月,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不禁怦然心动。戏曲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它凝聚着几代领袖的睿智和广大戏曲工作者的心愿。“引其流者怀其源”,我作为一名戏曲战线的老兵,亲历了解放后戏曲的发展之路,感触颇多,对党和政府、对师长、同事心存感激。之所以能有我今日之牛长鑫,完全仰赖党的培养,师长的教调,感激之情倾其一生也难抵万一。我十岁参加剧团,还是个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的懵懂少年,承蒙党的关怀,老师的培养,把我由无知少年培养成人民演员,教给我一技之长,教我做人之道。所以在我的心中,剧团就是家,我就是剧团的人,我的一切都听命于剧团。戏剧事业就是我的生命所系。剧团兴衰犹如家之兴亡,我也曾有过离开南阳市曲剧团的念头,当有老师向我说出:“长鑫,现在我们老了,你们正演戏的时候,指望你们养活呢,指望你们发展壮大南阳曲剧团呢……”只这一句话让我感动,让我羞愧。我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如此自私,从此下定决心,扎根南阳,终老曲剧团,永不离弃。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剧团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箱衣道具用担挑,条件简陋人员少。常年在乡下跑,收入微薄难温饱。尽管条件艰苦,人们的热情高干劲足。因为大家目的明确,为了早日把国家建设好,国家富,个人才能幸福。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全国一盘棋,无论是官是民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我所在的南阳戏曲工作团(现南阳市曲剧团),当时老师是国家供给,小米、麦子、香烟都是供给。学员是管吃发给衣服,经过短期集训,就可演出为社会服务。几十年如一日,上山下乡,深入厂矿。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配合形势排练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多次受到嘉奖表彰,涌现过多个模范先进人物。本人还被推选为南阳建市功臣受到嘉奖。五一年参加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六零年代表河南进京庆祝建国十周年汇报演出,周总理、朱总司令观看演出并亲切接见。七八年代表省委慰问对越自卫反击战部队。九一年进京汇报演出《情系青山》。为配合宣传计划生育,排演曲剧《儿女传奇》参加全国现代戏汇演,轰动全国。该剧被全国多个兄弟省份移植演出,影响很广。二十一世纪初,《惊蛰》的排演更是影响巨大,进京汇报演出并参加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为河南戏曲争得荣誉。

牛长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