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曲剧舞台上,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女性旦角演员,除了张新芳、王秀玲外,排在第三位的就应该是周玉珍了。

(一)周玉珍的艺术生涯

1942年,周玉珍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一个艺人家庭里。自幼跟随周易谦(曲剧老一代曲胡琴师)学艺,后父女二人到渑池县“普及曲剧团”从艺。八岁时在山西等地演出,她主演的《云楼会》轰动一时,因而有“八岁红”之美誉。幼年还在洛阳剧院为林默涵、朱穆之等领导及专家演出《跑汴京》;在三门峡大坝工地为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演出《刘海砍樵》。1956年,因在《杀齐王》中扮演崔杼之妻的精彩演技,获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演员二等奖;1959年主演的《摘苹果》又获省青年汇演“优秀演员奖”。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曾在《七夕泪》、《小女婿》、《貂蝉》、《金鳞记》、《谢瑶环》、《杨八姐》以及《小二黑结婚》、《白毛女》、《刘胡兰》等戏中担当主演,迅速在洛阳地区各县走红。

1973年调洛阳地区曲剧团任副书记。期间与马骐配合,在《寇准背靴》饰演柴郡主,《跑汴京》中饰演巧姐,《九令救主》饰演吴慧妃,现代戏《霜晨花》中饰演程小菊,《柜台内外》中饰演李桂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艺术典型。1975年她主演的《拒台内外》还参加了全国戏曲调演。她主演的《霜晨花》参加洛阳地区戏曲会演荣获一等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要数她与马骐合作的《寇准背靴》了,这出戏于1982年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背靴访帅》拍成戏曲电影。1983年她随洛阳地区曲剧团进京演出《寇准背靴》时,引起轰动,被《戏剧报》、《电影报》、《香港大公报》誉为“洛阳牡丹又一枝”。也倍受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青睐,并收她为徒。1985年应 聘汝州曲剧团任书记、汝州市文联副主席。1988年调河南省曲剧团演员。1991年与丈夫李振乾合编《宋江杀惜》、《小俩口借驴》、《周仁献嫂》等剧。1993年主演《五福临门》获中央“五个 一”工程奖等。同年改编、自导、自演并设计唱腔的《小二姐做梦》获曲剧大赛“金牌头名”。1994年应邀赴台湾演出《寇准背靴》、《小二姐做梦》等戏,震憾宝岛。台北市长黄大洲先生献花蓝,河南同乡会赠金盘词曰:“曲剧扬辉”、“金声玉振”等荣称,归来后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劳模”。退休后,夫妇两人从事曲剧的教育工作。

(二)“周派”艺术特色

周玉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剧团,凭借亮丽、甜润的唱腔和精彩表演调到洛阳地区曲剧团后,又调到了河南省曲剧团,她获得了多种奖项,还成为省政协委员。而道道光环的背后,是她艺海冲浪和攀登高峰时付出的超常努力,特别是她在唱腔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周派”曲剧。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周玉珍练功很刻苦,夜晚睡觉,她故意睡在床边上,只要一翻身就要摔在地上,然后,爬起来就去练功。有一次坐火车,她一个人偷偷跑到洗脸间,对着镜子练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手舞足蹈……乘务员以为她是一个精神病小妞,满车厢里喊叫,找他家大人来认领。1977年,剧团赶排赴省调演剧目《霜晨花》,剧中她扮演的程小菊是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而她已是近40岁的人呐,为了演好角色,每天跑到学校门口,仔细观察女孩子的举止言行,认真揣摩她们的心理活动,根据女孩子们的声调,找出自己最佳的发音位置,准确地把握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活泼稚气的性格特征。

她饰演《寇准背靴》中的柴郡主,“文革”前基本上都是按宫廷戏的一般路子表演的。1978年重新搬上舞台时,她便大胆跳出了宫廷戏的程式框框,让柴郡主从宫廷里走出来,跨向民间,并运用青衣行当刻画角色的同时,巧妙地揉进花旦行当的技巧,使之在人物身上,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不失大家风范。她在《跑汴京》中饰演窦巧姐,表演中突出了一个“巧”字,唱腔上多了一些花腔弯,把个巧嘴利舌。机智善变、大胆泼辣的巧姐,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在洛阳生活了几十年,也少不了看周玉珍的戏。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她的艺术与张新芳形成较大反差,也与王秀玲有些区别,倒有点像越调名家毛爱莲,做戏自然、松弛、细腻;发音位置都比较靠上靠前,声音圆润、甜美,带有一种“自来腔”,你不见她多费劲唱,不见她高亢的拖腔,却能唱得如行云流水,珠落玉盘。再一点是运气巧,归韵俏,有些唱腔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把唱和说融合得天衣无缝,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这些在她的戏中都能找到例证。这些特点也很像她的老师新凤霞,老师在评剧《花为媒》、《刘巧儿》等唱腔,也直接影响到了周玉珍。“听戏听味”,那种别具一格的韵味,你细品她们师徒的唱腔真有几分相似!

周玉珍在6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主演了200多出剧目。依靠她与生俱来的戏曲天赋与刻苦勤奋的练功,以及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终于到了扬门立派的时候了。这需要对她的剧目加以整理外,更需要对她的表演及唱腔两个方面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借用李振乾、周玉珍夫妇的博客中的一段文字,来概括周玉珍的曲剧表演艺术特点:声腔明亮清脆、委婉甜美、唱作兼工、巧妙细腻;扮相秀丽端庄、温柔俊俏;做派阿娜多姿、庄重典雅;演技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清脆悦耳、琅琅上口的道白,形成她独有的周派艺术风格。

(三)周玉珍甘当青年演员的铺路石

周玉珍十六岁收了第一代徒弟,最近又收了不少徒弟。名家收徒弟这无可厚非,但要从选出一两个超过她的嗓音条件和自如运用其唱腔的弟子,却非容易。纵观我省戏曲界,徒弟赶上或超过老师的,除苗文华、金不换外,真难再找出几个来。周玉珍夫妇最欣赏的孔素红,“一招一式学来的<小二姐做梦>中小二姐,<跑汴京>中窦巧姐,<周仁献嫂>中嫂嫂等等,既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又有小家碧玉的风韵。既天真可爱,又甜美俊俏,极为赢人。难怪梨园春称她‘洛阳牡丹俏佳人’!”(见他们的博客)虽然她是不可多得的曲剧新秀,扮相俊,嗓子好,但她较之周玉珍来,似乎还缺少一些东西(味道?),这种溢美之词是否说的过早?

但有一点我是非常佩服周玉珍老师的,就是她想给她的学生重排她早年演过的曲剧《红娘》。这应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这出花旦戏既要有几段好听的唱腔支撑台面,又要有做派、台步等花旦表演技巧。我在前几天发表的一篇题目为《常香玉的<拷红>为什么没人敢演》的博文,指出了这出戏的难度。曲剧版的《红娘》与豫剧版的《拷红》,以及京剧版的《红娘》,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现在周玉珍要排曲剧版的《红娘》,当然我是举双手欢迎,期待着这出戏的成功!

周玉珍是个永不服输的人,临汝人民不会忘记,1985年5月,她应聘到该县曲剧团任党支部书记兼团长后,先后恢复了演出了《寇准背靴》、《跑汴京》、《赵氏孤儿》、《周仁献嫂》、《花为媒》、《潘金莲》、《半夜夫妻》等戏,救活了一个账面上只有5元钱,欠外债上万元,濒临解散的剧团。

过去看过她的好几出戏,为她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喝过彩。到现在她还为艺术不断的追求,在她身上仍有一股执着、创新的精神,这是我推崇她的原因。目前,她仍为培养学生而尽心尽责。她说过,希望青年曲剧演员担当起传承曲剧艺术的重任,她愿意倾其所得传授,并愿当青年演员的铺路石。我衷心她培养出一两名赶上(当然超过更好)自己的曲剧新秀。

相关资料来自网络,也参考了刘耀才的《曲剧名演员周玉珍》一文,在此一并感谢。(2010年6月日初稿于洛阳)

周玉珍

《红娘》周玉珍 (照片来源于网络)

【附】周玉珍的主要演出剧目:

《云楼会》、《杀齐王》、《刘海砍樵》、《刘介梅》、《摘苹果》、《霜晨花》、《柜台内外》、《好媳妇》、《谢瑶环》、《杨八姐》、《貂蝉》、《七夕泪》、《金鳞记》、《搜书院》、《九令救主》、《寇准背靴》、《跑汴京》、《周仁献嫂》、《赵氏孤儿》、《半夜夫妻》、《五福临门》、《小二姐做梦》、《劝坟》、《千里送京娘》、《花为媒》、《劝酒》、《红娘》、《攀龙附凤》、《红色娘子军》、《王婆骂鸡》、《王二姐盼郎》、《小女婿》、《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贤良女劝夫》、《海港》、《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唱面叶》、《借驴》、《宋江杀惜》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