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新中国建立不久,我就喜欢看曲剧,喜欢听、喜欢唱,觉得这曲剧很招大家喜欢。说起来,从我上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前后看曲剧近十年左右,这段时间真是从心里喜欢,也非常喜欢当时这内容丰富多彩的“曲剧”!
从小儿就喜欢看戏,记得从4岁开始,就喜欢看京剧、评剧等剧目。四五岁时,就喜欢看京剧武打剧目,什么《闹龙宫》、《三岔口》、《大闹天宫》、《打城隍》、《武松打虎》等。记得我近十岁开始,喜欢看“北京曲剧”,越看越喜欢,各种新曲剧也越来越多,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近十年一直在观看。
“北京曲剧”,形成北京戏曲剧目。我印象中,大概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突然喜欢看曲剧。记得那时候,北京曲剧已经成为国内外群众喜欢和熟悉的剧目。我觉得不少曲艺演员,不仅唱词,就是表演剧目都显得艺术质量高,群众喜欢。尤其是北京曲剧的音乐唱腔,大部分源于曲艺曲牌,唱腔和剧目风趣幽默,伴奏的乐器及各种剧目,总是令观众幽默风趣。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各种剧目越来越多,而且新创作的各种剧目,都受群众欢迎。
我上初中后,一直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要说这曲剧怎么看,只是觉得好看,觉得唱腔和演员表演特别风趣幽默。这北京曲剧演出以来,各种风格剧目都有,不仅老演员,就是一些年轻演员都表演得幽默风趣。就古代剧目讲,一些著名演员表演得十分精炼,如果回忆起古代剧目,有些我看了不止一次,特别是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阎家滩》、《王老虎抢亲》、《义和团》等。记得到1963年之后,曲剧节目足有近一百剧目。由于当时我正上小学到初中,所以经常去看新剧目等。我觉得曲剧演员,演得很好,剧目和演出水平也越来越高。
曲剧上映后,剧目越来越多,而且不少演员演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记得有些演员,原来就表演曲艺节目,唱得好。而且演出后,一些演员越演越灵活,这些演员唱得好,演出特别灵活,我们一些学生好像从心里高兴。我住在胡同里平时很少出面,但是每逢夏天晚上,总是听见一些老人唱曲剧剧目唱腔,唱得好听,大家也爱唱。特别是我所住胡同里,晚上有时候能听到一些人闲了无事,就喜欢唱几句曲剧节目。记得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原是蹬三轮车的,退休后却喜欢晚上唱几句曲剧唱腔,特别是喜欢唱《杨乃武与小白菜》、《阎家滩》、《箭杆河边》等。老头子唱,大家听,夏天天气热,大家一边听唱,一边捧几句,倒也图个热闹。
北京曲剧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那些著名老演员魏喜奎、李宝岩、孙砚琴、佟大方、王凤朝等,我们这些喜欢看曲剧的人非常羡慕。应该说,这曲剧演出后,新剧目越来越多,广大群众,也包括我们这些中学生等,看了一些剧目后,立刻学会唱一些新唱腔,单位群众组织联欢游戏,或参加文艺演出等,不少表演的都是曲剧不少唱腔。
记得我上初中期间,学校每逢新年即将到来之前,一些班级举行联欢晚会,会上,班里不少学生演出剧目,其中表演曲剧和京剧的学生不少。记得我们初中期间,我们班有几个学生,都要唱几段曲剧剧目唱腔,因为我所在学校都是男生,所以唱起曲剧剧目演得很好。我们主要唱的戏剧有《杨乃武与小白菜》、《义和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剧目。在班里演出时,大概对于演出都很欣赏。若是每逢我们寒暑假期间,都要去看曲剧,也喜欢看一些剧目演出剧照。寒暑假看完曲剧,总是学会唱几句唱腔,倒是图一乐。
确切说,就在“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我们这些喜欢曲剧的学生,由于学习紧张,再加上经常举行各种“活动”,所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随着一些戏剧、影片等终止演出,我们一直没有再看到这些剧目,直到我们参加工作后,也没有看这些曲剧。
从上小学到上高中期间,我们不少学生喜欢戏剧,其中不少人喜欢这曲剧。尤其是随着曲剧演出的内容不断充足,我们不少同学都会去买票看新上演的曲剧剧目。记得在1963年之后,曲剧节目越来越多,既有历史剧目,也有围绕新中国形势编写的新剧目。不少曲剧老演员,演出剧目越来越精明,深受当时不少群众欢迎。记得我们胡同里有几位老人,都是爷爷或奶奶辈儿邻居,他们每次看完新上演的曲剧,就会演唱不少新剧目,有些老人唱这些剧目,很受胡同里邻居喜爱。到了1963年之后,我们所住胡同里居民,不仅喜欢看戏,也喜欢唱新学会的剧目。那时候一些大杂院里,总是有些妇女唱一些新曲剧剧目唱词。我们一些学生,也会随之唱几句,也经常看新上演的剧目。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曲剧也停止演出了,有几年电影、评剧、京剧等文艺形式几乎全部取消了!至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应该说我很少看曲剧了,详细情况咱们就不谈了!
确切说明一下,改革开放后,各种剧目都发生新变化。加上我工作忙,特别是住房拆迁后,我很少再进城市看什么京剧、评剧等戏剧。家家有收音机等,想看就看几眼,但是似乎从心里没有喜欢戏剧的喜剧了,看曲剧也就是只有十年左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