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是河南省第二大地方剧种,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年轻的剧种,名列第八位,全国10多个省市都有曲剧团体。
“曲剧的前身是高跷曲子,从高跷曲子到河南曲子,经过了三部曲,即高跷曲子——台子曲子——舞台曲子(河南曲子),这三部曲都是在颍阳镇李洼完成的。”今年64岁的李贯通是颍阳镇的一名退休干部,对河南曲剧颇有研究。
李贯通告诉记者,“民国”十五年,也就是1926年春末夏初,临汝县郑铁楼村朱万明的高跷曲子班来到李洼村卖艺谋生。当时的保长李祖白安排他们住在李家祠堂,村里的人热情招待他们。谁知朱万明等人在村里摆开场子刚唱了半天,就下起了大雨,五六天后才放晴,地上到处是没过脚脖的污泥,踩高跷是不能了。
李祖白就和朱万明商量,干脆去掉高跷站着唱。高跷班的人听了很为难,不答应吧,在人家这里白吃了几天饭,无法张口拒绝;要是答应去掉高跷站着唱,就成了唱戏的了,下九流,名声不好听,况且当地还有“戏子死后不准葬入祖坟”的习俗,回村后咋面对家人和先人?思考再三,一行人决定登台唱一次,但大家跪地插香发誓赌咒:不许把登台唱戏的事情说出去!如果谁走漏风声,就叫他遭天打雷轰的报应……
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在李祖白和村里人的帮助下,朱万明等人去掉高跷站在平台上唱了《祭塔》《杨八姐闹酒店》等剧目,没想到非常受欢迎。这次意外,使得高跷曲子向舞台曲子的表现形式转化迈开关键的第一步。受启发,通晓戏曲的李祖白产生了改造高跷曲子的念头,于是,曲剧在登封李洼村诞生了。
李贯通这段关于曲剧的来源说法,在《中国戏剧志》《中国戏曲剧种大全》有记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