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木偶剧团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最早成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由赵河镇王其之夫妇创办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当时赵河镇的王其之为了谋生,从艺学提偶,成立了木偶剧团。剧团所用的道具和偶,均由王其之先生亲手制作,这种集木工、绘画、连接、服饰等流程为一体制作出来的提线木偶,维妙维肖,有脚有手,形象逼真,堪称中原一绝!

王其之先生制作木偶的骨架为了确保木偶成形后不会再变形,一般选用当地放上两年以上的泡桐,因为这种木质容易下刀,制成后又不易变形。

他传下来制作提偶的工序是经过毛坯、打底、上彩、开相、着装几个工艺流程。

先根据事先设计的图形打好毛坯,毛坯制成之后,再放置一段时间,待其自然晾干,就可以开始修光,磨平表面。

然后化妆打粉底,主要是为了处理木头天然的小气孔、小毛刺。每打一层底就要再抛一次光,完成一个木偶一般要打七、八次底,抛七、八次光。

在制作提线木偶时,一般上京剧彩妆,用粉彩,对人物面部粉饰装扮。

最终将已上彩的木偶脸部仔细画上眼睛、眉毛、嘴巴。一个木偶毛坯可以一样,但此时就可以画出喜怒哀乐,画出不同的角色。

方城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木偶头做好之后,先在上面栽上头发、胡子,配上头盔魁、衣帽,然后用线把四肢钉在身体相应部位,四肢的另一头用线牵拉着与筷子连接起来。就这样,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在艺人的精心雕琢下便诞生了。

木偶戏班在演出时,观众只见一道幕布,中间留有不足两米的方空,里面放置道具,后置景。乐队幕后伴奏,木偶操纵艺人手中拿着个圆圈,圆圈上系着细绳,演员根据剧情的进展操纵着木偶的动作,配上戏文,唱着舞着,煞是好看好听,赢得了阵阵掌声。

方城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方城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关公

当时,赵河王其之夫妇带领的木偶剧团,主要以豫剧为主、曲剧为辅,主要演员有徐国军、段小志、张河、赵老三、秀兰、香兰等。主要演出曲目有《打金枝》、《大祭桩》、《西厢记》、《穆贵英挂帅》等传统节目,很受老百姓欢迎。

解放前,赵河王其之的木偶剧团到博望演出时,正值妙龄少女的李树芳深深被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朮所吸引,她和堂哥李延俊不顾家庭的阻挠,决定跟班主王其之学艺,小小年纪的李树芳对唱戏情有独钟,竟然爱上了演艺行当,由她扮演的青衣、闺门旦在当地十分走红。

方城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提偶

解放后,赵河王其之夫妇由于年龄大,行动不变,便解散了木偶剧团,李树芳也嫁给博望镇柳树底村的赵全才,当上了贤妻良母。原来跟她一起学艺的堂哥李延俊担任了方城县文教局局长,出于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朮的热爱,鼓励已出嫁的李树芳牵头把王老师的衣钵接过来,将这稀有的民间艺朮传承下去。但家人对李树芳领办木偶剧团唱戏并不支持,李树芳多方说服丈夫,在堂哥李延俊和县文教局的帮助下,李树芳和师哥徐国军于1959年春在原木偶剧团的基础上,又添置各种道具,将王老师的木偶剧团改为曲剧,请来原班人马中的演员段晓志和张河等,又招来樊书运、徐国兰、李天荣、李庆府等。很快,博望镇柳树底村木偶剧团组建起来。她和师哥徐国军不分白天黑夜,循循善诱地教学员练唱腔、玩木偶、吹拉弹奏。先后排练了《陈三两爬堂》、《二龙山》、《花打朝》、《收姜维》、《冦准背靴》、新剧《朝阳沟》片断等剧目。

起初,李树芳和师哥徐国军的木偶剧团游街串乡,以演出古装剧为主.后来也演现代剧,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柳树底木偶剧团才被解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已步入晚景的老艺人徐国军在家教徒授艺,想将木偶剧发扬光大!

在这其间,该团的老演员李天荣、李庆府率先挑起大梁,将剧团的道具重新拾起,又购置了音响设备,开始了他们的演艺生涯。南阳电视台对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第四套、第五套作过专题报道,引起了轰动效应。

市、县、镇文化部门领导多次找到李树芳和徐国军,鼓励她和师哥发挥专长,传承木偶艺术。李树芳宝刀不老,跃跃欲试,准备为这地方戏曲瑰宝增光添辉,一展宏图,好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后继有人。

如今七十有余的李树芳和老伴赵全才,儿女都在外工作,并且事业有成,多次劝老俩口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们却没有随儿女们到都市生活,竟留守家乡,重操旧业。于2015年11月25日在南阳工商局登记注册,县文化局备案,又发起成立了方城县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人老夕阳红,李树芳和老伴凭着对艺朮事业的热情和坚实的演艺功底,再次召集旧部,培养新人,老有所乐,忙得热火朝天。

现在的演员有梁世林、张国强、石四、王振华、天芝、旺、吕兆红、保莲、麦玲、张得萍、张得聪、栗元明等,多达二十几人,经过几番传艺和彩排,许多优秀的传统木偶剧目已重放光辉。

方城博望镇树芳木偶曲剧团

如今农村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的闲暇时间多了,剧团成员除了干农活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演艺上。老俩口带着自已的木偶曲剧团经常奔走于博望、赵河、柳河、广阳等乡镇义演,也应邀到南召、社旗周边县市演出。传统文艺木偶剧的再现,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木偶剧不仅给父老乡亲们送来了快乐,而且还寓教寓乐,高台教化,以戏育人,深受大家的喜爱,已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撰稿:崔明军

二〇一六年六月六日于释然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