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口乡韩村叫韩郭白三村,后改名为“中和寨”。当时中和寨素有洛阳府之称。寻根求源,与村内八大景观有着密切的关联。“白铁戏楼玉石桥,一对铁狮丈二高,卧龙坑边柳絮飘,花园美景分外娇,客厅院建筑真奇妙,大王庙院最古老,韩家祠堂虽简陋,幸存屈指第一好。这是流传在韩村民间,老少皆知的一首顺口溜。

白铁戏楼 戏楼位于中和寨北寨门内,与河大王庙院南北相对,仅有数十步之遥,是庙会助兴唱戏的主舞台。当时在方圆三乡五里是绝无仅有的稀世建筑。 戏楼台子十米见方,高有四尺有余,周围用青石条和大青砖砌成。戏楼座南朝北,主体建筑高有十米,系砖木结构。歇山飞檐,挑脊翘角。青瓦盖顶,铜瓦覆脊。通脊正中筑有宝葫芦一个,高有尺余,宝葫芦两边分别镶有麒麟相对,飞禽走兽分散两边。戏楼三面青砖围墙,有两个角门分别开在后墙的左右两边。正面两边分别有两根明柱支撑,间隔距离中宽边窄,柱上嵌杆描龙画凤,花草飞禽,栩栩如生。四挂大梁飞架南北,五条大檩横躺东西,梁上彩绘绚丽,五彩缤纷。椽子有大木锯方而成,根根笔直,条条相似。纵观整个建筑,造型别致,独有匠心,雄伟壮丽,巍峨壮观。由于年久涂抹重漆,日照云蒸,大部分建筑已成铁色,故名白铁戏楼。 每逢村中庙会,村民们都会自觉地捐钱捐粮,请来大戏大唱三天。十里八乡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都会跑来凑凑热闹过把戏瘾。村中的戏迷很多,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他们也会像模像样的随口哼上几句梆子腔家乡戏,以致几十年后,村里的戏迷们组成了一个韩村曲剧团,排演了八个样板戏,唱红了伊洛两岸伏牛山川,当然这是后话。那时,生活条件的落后使农村文化生活的条件更差,所以庙会的到来,是长年累月劳作的村民为之一振,喜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大老远就能看到村子上空祥云缭绕,喜气升腾,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罕见的笑容,三天的庙会,戏楼周围摆满了卖吃食玩具的小摊位,孩子们死缠活缠向大人们要的零花钱,在戏楼下摊位的缝隙里,窜来跑去买些自己喜爱的吃食和玩具,欢蹦乱跳的打闹着,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那些日子也是村民们最兴奋最开心的日子。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及风雨侵袭,白铁戏楼也荡然无存了。六十年代末期,当韩村曲剧团大红大紫的时候,人们又勾起对白铁戏楼的想念,都无不感慨地说,要是白铁戏楼还在该有多好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