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多的打磨,由洛阳曲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曲剧《洛阳令》昨晚在洛阳歌剧院“击鼓升堂”。 这部曲剧新在哪儿?演出结束后,洛阳晚报记者对洛阳歌剧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1 犹如“老树发新枝”
“骑毛驴离江夏洛阳不远,一路上颠得我筋骨酸,妻儿送归原郡去,分别时她对我叮咛再三……”昨天19时40分,新编曲剧《洛阳令》在洛阳歌剧院准时开演。说起《洛阳令》,相信不少戏迷朋友都对该剧的内容记忆犹新。《洛阳令》根据《后汉书》中的故事改编而来,1961年,我市编剧路继贤将这个故事编成了曲剧版的《洛阳令》,成为洛阳曲剧院久演不衰的剧目。
该剧极富洛阳元素,讲述的是东汉末年,性情耿直、为官清廉的董宣,屡屡得罪权贵,为官20年来连降带贬,从北海相到洛阳县令,从三品降到了七品。董宣抬棺上任,在公主驾前怒斩公主府管家,公主颜面扫地,金殿奏本,欲治董宣大不敬之罪,然董宣宁折不弯,拒不赔情认罪,誓死捍卫大汉法律尊严。光武帝刘秀对其颇为欣赏,最终封董宣为“强项令”。
为了让这部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剧目焕发新的活力,洛阳曲剧院重新编排了该剧,大胆探索,传承创新,使“老树”发出了“新枝”。
2 站在老一代艺术家的肩膀上进行了一次历史的接力
新编曲剧《洛阳令》在内容上有哪些创新?该剧导演李杰介绍,该剧在文本创作、角色设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
亮点一:文本创作有突破,塑造爱民亲民的清官
李杰介绍,新编曲剧《洛阳令》由我省著名编剧原长松编写,该剧在文本创作上有较大的突破。比如,该剧将董宣从无家无妻、薄情寡义的神坛上请下来,还他以有情有义、有哭有笑、可敬可爱的人性;凸显了董宣不是一味地忠君,塑造了他爱民亲民的新面孔;刻画了董宣不畏皇权、誓死捍卫法律尊严的新形象。
“本次新编该剧,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我们将老版《洛阳令》中‘抬棺上任’‘公主驾前怒斩公主府管家’‘金殿上拒不赔情’等主干情节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李杰说,在他看来,该剧新编的元素都是在原有的“种子”上发的“芽”。
亮点二:增加新角色,将董宣夫人请到台前
在新编曲剧《洛阳令》中,增加了董宣夫人这一角色。李杰说,历史上对清官这一角色的设定,大都是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即便有也很少登台亮相,大多通过写家书等场面,暗示他们的存在。
“董宣是个清官,也是个有家有妻的儿郎,在该剧中增加董宣和其妻的对话,能让董宣这一角色更有人情味儿、更接地气,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董宣的真性情。”李杰说。
李杰表示,增加董宣夫人这个角色,其实就是对老版剧目中董宣写家书片段的延伸。
亮点三:董宣抬棺上金殿,《大汉律典》在剧中亮相
在老版《洛阳令》中,董宣被贬洛阳后抬着自己的棺材上任这场戏让不少观众记忆犹新。
新编曲剧《洛阳令》不但没有删减这一情节,还在“抬棺上任”的基础上,延伸出了“抬棺上殿”这一情节。
“历史资料记载,董宣是一个忠于皇权的人,我们根据他不肯赔情这条线索,挖掘出他对法律的尊重;从他不愿意下跪,分析出他不愿向皇权屈服。”李杰说,该剧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大汉律典》搬上了舞台。
3 融入汉代服制元素 唱腔结合洛阳小调曲子
李杰介绍,新编曲剧《洛阳令》在舞台呈现方式和人物造型方面,融入汉代服制的典型元素,以牡丹作为核心装饰图案;在表演上,借鉴现代话剧、影视的表演方式和时空转换技术;在唱腔音乐的创作方面,结合洛阳小调曲子的精华,使该剧达到“品老酒、赏新花,看经典、思当下”的艺术品格和韵味。
为保证演出效果和质量,新编曲剧《洛阳令》的演出阵容也很强大:由该团国家一级演员郑庆恩饰演董宣,该团国家一级演员刘爱云饰演董宣夫人,该团国家二级演员刘联合饰演光武帝,该团国家二级演员孔素红饰演湖阳公主。
郑庆恩告诉洛阳晚报记者,他饰演董宣一角已经20多年了,他们从2013年11月5日开始排练新编曲剧《洛阳令》,至今未休息过一天,就是要给观众献上更好的表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