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梅杯大赛金奖得主,我省著名青年曲剧演员牛艳荣

脂粉轻施,油彩略点,笑颦间,装点万千风情。水袖轻甩,发髻微垂,眉黛轻描间,刻画人生百态。常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谁能分清,姹紫嫣红间,哪一抹烟火属于自己,谁又能在舞台上绽放了万千光华,只为在舞台中央那抹温暖的聚光中,洗尽年华的铅华,直视内心那团炽热的热爱。

在戏梦人生的微熏中,燃烧着青春,收获着粉黛人生下的丰硕果实。

万般艰辛,百转千回,从不更改内心那条笔直的路线,只为热爱。

只是华彩背后,往往有很多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带着这份庄重的好奇,我采访了我省著名青年曲剧演员,红梅杯大赛金奖获得者牛艳荣老师。

经过了几次电话沟通,终于敲定了采访时间。时间定在20111230号下午,她从北京参演完《苏武牧羊》回郑的第二天。

我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会,就站在年关将至的街头等她,冬天的午后,寒冷的天气里裹挟着节日将至的热闹喧嚣,春天的光华浮动在天光云影里,冬之肃杀将在不久后完全隐退。人来人往。

我在心中描摹着将要见到的牛老师的样子,三十出头,带着那个年纪的风姿绰约,化着精致的妆容,盘着一丝不乱的发髻,脸上挂着职业赋予的略微有距离感的微笑,语气轻缓,步履从容,偶尔来几句她的经典唱段。用语言和装扮演绎着一个艺术工作者区别于人群的特质。

然而,一切,和想象中的都不一样。

卸去了浓妆的牛老师,稍显稚气的素颜,顶着一头湿漉漉刚洗过的直发,朝我飞快地走来。还在往下滴水的湿发在寒冷的气温中结出白色的水汽,我甚至有点担心她为此感冒,但是穿着粉红色短袄,身材娇小的她,却仿佛完全不以为意,在我前面走地飞快。她爽快地跟我指着她家的位置,飞快地按着电梯,飞快地开着房门,飞快地把茶几上未经整理的杂物清除。

我突然明白,我遇到了一个真性情的女子。一个把全部热爱都留给艺术表演本身,热爱到有时候甚至会忽略自己艺术家身份的女子。她身上没有负担,所以步履如此轻盈,能够去往更远更繁华的所在,而不会为外在表象所累。繁华的落败的,都不能在她心上留下包袱,荣誉和奖项不能成为束缚她继续前进的枷锁,艰难和困苦也不能成为耽搁她起航的阻碍,她用她的天真,消泯了灿烂的过往,艰难的过往,不用观望,也不用回顾,只是往前走,踏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繁花丛中,露水不沾身;荆棘丛中,伤痕不留心。雁过不留痕,只留一片灿烂晴空,她对戏剧的热爱已经使她超越了对脚下路途的关注,她的眼中只有那一团舞台中央的强光,在那里,有无数角色浓缩的悲喜人生,有广大戏迷的万千宠爱,她温柔深情地演绎着,她是杜十娘,她是崔莺莺,她是林黛玉,她是月英,她是秋蝉,她是千千万万角色的化身,她为她们喜,她为她们怒,她为她们哭,她为她们遗憾。她看见自己纵身跳下舞台中央那道强光搭建的漩涡中,她无怨无悔,她甘愿为那条铺展千百年,需要千倍艰辛才能一直走下去的艺术之路献身。

踏实前进,多方斩获,众奖项为青春加冕

翻开牛艳荣的简历,实在不能不能说是光彩夺目,尤其是对照她三十出头的年纪。光看看她长长的获奖履历,就会觉得她过去三十年人生中的每一分钟都没有浪费。

1978年出生,年纪轻轻的牛艳荣现已是新世纪涌现出的曲剧青年演员中的优秀人才,她曾多次在河南省戏剧大赛中担任独唱和伴唱,并荣获伴唱奖。我们不仅能在各种戏剧大赛中见到她的倩影,也能在很多戏曲电视剧和舞台剧中寻觅到她纯净甜美的嗓音。比如为我们所熟知的《郑八怪联亲》、《红石坪》这两部电视剧的片头片尾曲就是由牛艳荣独唱。除了戏曲电视剧,牛艳荣对舞台剧也有广泛涉猎,比如在《苏武牧羊》《吕不韦》《飘扬的红丝带》《红高粱》《情系母亲河》《窦娥冤》这些声名远播的剧目中,我们都能听到牛艳荣动情的独唱或伴唱。

除了在戏曲电视剧和舞台剧里独唱,牛艳荣在曲剧舞台上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先后在传统戏、新编古装戏、现代戏中饰演了各种人物形象,并多次推陈出新,塑造了多个深受广大戏迷朋友喜爱的角色。如曲剧《阎家滩》中的左桂兰、《梨花情》中的梨花、《红楼梦·焚稿》中的林黛玉、《杜十娘·沉箱》中的杜十娘、《周仁献嫂·哭坟》中的月英、《婚姻大事》中的秋蝉等

她将她饱满细腻的情感全部贯注到她饰演的人物角色里了,所以这些人物在舞台上的成长和丰满,也见证了牛艳荣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成长。

这些人物形象,丰满了她的年华,也为她的青春加冕。

她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犹如一颗颗耀眼圆满的珍珠,编织着属于她的艺术桂冠。

2003年,在河南省第二届曲剧专业演员大赛中,她凭借大戏《杜十娘》里的《怒沉百宝箱》一折在众多名家群里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04年,在中国首届红梅杯大赛中,她又凭借大戏《周仁献嫂》中的《月英哭坟》一折荣获银奖;2010年在河南省第六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同年12月,在中国红梅杯大奖赛上她又凭借大戏《鸿雁捎书》中的《王宝钏》一折再次斩获金奖。2011年,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上,她同时参加了两台戏的演出,凭借古装戏《红娘》中崔莺莺一角荣文华表演一等奖,并在《情系母亲河》中饰演小月,荣获文华表演三等奖;同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上,她凭借《周仁献嫂·哭坟》一折的上佳表现而荣获“当代中国曲剧十大新秀”第一名。

截至我去采访她的当日,她还在由河南省广播电台主办的“梨园新秀”节目中荣获了由观众投票评选出来的“十强演员”荣誉。我尤记得,当时她坐在我的侧面,说起这件事,语调虽然很平稳,但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因为这一项项荣誉,书写着她青春年华里永不退色的骊歌,记录着她成长路途中开满遍地的艺术奇葩,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当其他人妄图在眼角的皱纹里寻找自己往昔的痕迹时,她可以在那些永不磨灭的舞台形象上寻找到自己昔日的倩影,她会看见昔日的自己站在舞台中央,被一束耀眼的光包围着,她巧笑倩兮,她悲愤怒骂,她泪眼低垂,她眉角微蹙。她看到舞台上那些光鲜的引人入胜的角色,就知道了自己昔日的时光,是怎样用汗水和热爱雕琢而成,她会觉得自己的时光如何没有被辜负,又安心,又美好。

耐心蛰伏,华丽转身,热爱深处没有曲折

和牛艳荣异常耀眼的履历相对的是,在她描述下显得异常平淡的生活。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你希望能从她嘴里挖到什么异常艰辛的经历,那就只能失望了。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没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艰辛,没什么特别,没什么紧张,没什么难过。在我渴望深挖,期盼找到与耀眼成绩对应的幕后故事的提问下,她总是先认真的想一想,然后认真地回答,真没什么,大家都一样,所有的都是一个演员应该承受的。在她轻描淡写的描述下,我读出了她的阔大,也读出了她的诚恳。她诚恳的面对人生,诚恳地面对她的热爱,也诚恳地面对因为热爱而带来的艰辛,为了这耀眼的热爱,她的心胸变得无比宽大,宽大到只会去企盼那些远望之外的美好风景,而自动忽视了脚下路途的崎岖。

因为在远望之外的美好风景里,有她永远不能穷尽的艺术生涯,有她永远消耗不尽的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那里才是她心灵的家园,为了这个家园,所有的牵绊都可以忽略。

从她简单的描述中,我依稀看到她的成长之路。

和很多小女孩一样,在没有确定自己未来要走的道路之前,她们只是单凭天赋和爱好来做决定。从小喜欢唱歌的牛艳荣,一直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只要是文艺活动都喜欢参加,大合唱里领唱之类的角色也总是自然而然地落到她的头上。天生的好嗓子已经在不知觉间为她以后走上艺术道路埋下了伏笔。

对真正对戏剧产生兴趣,源于小女孩的爱美之心,那个时候觉得舞台上的人扮相,衣服,头饰都很美,就萌发了学戏的心愿,再加上天生的好嗓子,所以小小年纪的她,发现自己学起戏来也算得心应手。天赋加爱好,再加上努力,牛艳荣顺利的进了县戏校。她在戏校度过了两年平静而辛苦的学艺生涯,只是这一笔在她浓重的人生旅程中,只能算是一段小小的阶梯,苦也好,累也罢,在她看来,是每个学戏的女孩都会经历的,在她选择进戏校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所以并没有什么需要多多言说。

但是人生并不会因为平淡就停止改变,很快,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来了,省曲剧团来戏校演出,校领导非常重视,并为曲剧团的领导惊心准备了一场晚会,可想而知,从小做为文艺骨干的牛艳荣自然在这次晚会中有了脱颖而出的表现,所以她自然又一次被幸运之神眷顾,她成为被省曲剧团挑走的四个人之一。进了省曲剧团,又开始平静而艰辛的学艺生涯,先从丫鬟配角演起,这段经历在牛艳荣说起来,也是自然而然的,谁想当红花,就要先从绿叶做起,而且能给老艺术家配戏,觉得挺开心。后来由于表现出色,95年在省曲剧团的大力支持下,进入河南省艺术学校进修,后来又回到省曲剧团。

和后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斩获各种奖项的时光相比,这段在学校学习的经历更像是蚕蛹孵化的过程,牛艳荣平静而执着地努力着,因为心中燃烧的热爱,她从来也没有对眼下短暂的黯淡处境灰心过,她一步一步地踏实地走着,因为她一直能看到最前方的风景。她怀着登高远眺的豁然心境,在努力而耐心等待着自己化蛹成蝶。虽然所有的经历,在她的描述下都显得平淡自然,但是我能想象,她怀着怎样坚韧的心将辛苦与寂寞打磨成一道浅淡的影子,浅一些,再浅一些,慢慢地,在心中失去了痕迹。她在黯淡的光影下,努力地丰满着自己的羽毛,一经被转到被阳光照耀的一面,立刻光彩夺目。她没有言语,却用行动深刻地向我们诠释了,绽放在聚光灯下的光华,是怎样从蛰伏的暗影里提炼。

因为有了这份耐心和隐忍。

所以她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很快就来了。2003年,被“杜十娘”这个漂亮气质好敢爱敢恨的角色吸引后,年仅20岁的牛艳荣果断地决定把《杜十娘》移植过来演。她找到国家一级编剧,现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驻会秘书长的陈涌泉先生编剧。有了好的编剧,加之她蛰伏历练多年的精彩演技,在加上细心琢磨之下推陈出新的演绎,这部戏一经推出就引起巨大反响,获奖无数,直到如今也是被广大专家和戏迷推崇的经典唱段。

后来,牛艳荣又靠着扎实的唱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各方面协调的良好能力,成功“推新”了很多“老戏”,比如《哭坟》,比如《黛玉焚稿》,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回望牛艳荣的艺术之路,除了天赋之外,我想更多的是她不愿多言的被炽烈热爱掩盖下朴实的努力和坚持,她走的每一步都如此笃定,每一次对机遇的把握都如此准确。无论是起步期面对大戏里一个微小的配角,还是磨练期面对多场激烈的比赛,到后来独当一面撑起一部戏,她一直都是那么从容却又那么珍重,她说,自己一直都是大大咧咧的,从来也不会觉得紧张,而且一路走来,觉得自己很顺利,感谢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

我能想象到在她的云淡风轻后面,有多少汗水,有多少个夜晚她为了研读剧本,挑灯夜读,一遍一便地读剧本,又有多少次,为了揣摩人物心理,她一遍遍在脑子里穿越朝代,设身处地的酝酿感情。于是我们才看到了舞台上那个感情真挚,收放自如的牛艳荣。只是这一切,她总是淡淡地说一句,没什么,这都是应该做的。所有的汗水都落入大地,滋润种子,期待日后的花开,结果。所有的蛰伏,都为了丰满羽翼,只为了光明到来那一刻,冲破蚕茧,向着光张开耀眼的双翼。

日日夜夜,抽丝剥茧,这个一直执念于远方的女孩,在曲剧这片舞台上张开了她的羽翼,她华丽地扇动翅膀,也从容地扇动翅膀,因为她懂得,每一秒的现在都是那么珍贵,每一秒暗影中的蛰伏都可能变成下一刻的光彩夺目,所以她等得很耐心,也等得很珍重,不让忧伤,不让愁困,不让灰心,不让疲惫沾染到她的热爱。她有一份又完整又浩大的热爱。

只为这热爱,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年华里,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曲剧的舞台上,会有一颗更加耀眼的星宿诞生。她将吸纳了过去时刻的微小回音,也将包容了未来时刻的热切期待,把当下的热爱燃烧到最炽烈,这炽烈融化到舞台的每一丝光线里,将使舞台上人物的血液沸腾,鲜活异常。

你期待,将来可以走多远,在未来的艺术造诣上能达到什么高度?这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坐在逆光中的牛艳荣,没有思索,说道,我没有想过要达到什么高度,只知道我不会改行,会一直走下去,一步一步地,做好每一件眼下的事情。

她色调浅淡的从容笑容梦幻的像一个包着轻纱的梦。

只是我知道,这是梦境,也是现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