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东区如意湖河南艺术中心文化广场,两千余名观众在这里观看了已故曲剧音乐家潘永长、马牧、马力前、、郭建梅作品演唱会。一次次的掌声不仅仅是对演唱者的尊敬,更是对这四位为了曲剧事业奋斗终身的音乐家的缅怀与崇敬。

此演唱会是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汝州市委市政府、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省剧协、恒品文化·戏缘等承办的全国性曲剧艺术交流活动“2016文化遗产日——河南曲剧九十年优秀剧目展演系列活动 ”中的其中一项。

当晚,除潘永长老师的家人出差外,马力前老师的妻子、也是曲剧作曲家的李利民老师,马牧老师的儿子、来自郑州师范学院的教师马宁,郭建梅老师的女儿、南阳市曲剧团的演奏员郭晓琴等也在现场表达了对各自亲人的缅怀之情和对主办单位的感谢之情。

纪念演唱会由国家一级演员李卫红和马牧老师的长子马宁主持。

演唱会在孟祥礼、刘艳丽、田冠军、牛艳荣联袂演唱的《上天赐的礼》一曲中开幕。

四位已故曲剧音乐家除马牧老师祖籍山东曹县外,马力前、潘永长、郭建梅老师都出生于南阳。足可见南阳大调对河南曲剧的深远影响。

潘永长老师曾任郑州市曲剧团团长、河南省曲剧团副团长等职。曾为百余部剧目编曲,从事曲剧音乐创作50余年来,先后为豫、冀、鄂、皖等省近四十个剧团谱写了一百余部剧目。由他作曲的《卷席筒》第一、第二部分别在1979年、1985年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拥有大量忠实观众。他作曲的《山鹰》于1973年参加河南省现代戏调演获演出奖,《五福临门》、《阿Q与孔乙己》、《王家坝》、《榆树古宅》等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榆树古宅》于2002年9月赴美国5个州进行交流演出,开河南曲剧走出国门之先河。2011年9月,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等主办,河南省文化厅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上,潘永长被授予“曲剧终身艺术家成就奖”。

马牧老师1966年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分配至河南省曲剧团担任作曲和乐队指挥,一级作曲,是“河南曲剧”史上第一位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曲剧音乐家。在近40年的曲剧音乐作曲生涯中,他系统整理了《秦香莲》、《陈三两》、《风雪配》等传统剧目的唱腔音乐,并创作出了《孤男寡女》《吕不韦》《酷情》《曲魂》《秦香莲后传》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大赛“优秀音乐奖”。

郭建梅老师生前供职于南阳艺校,他创作了《困皇陵》、《包公赔情》、《下河东》等大量的曲剧优秀剧目,但他本人可能不被人所知。省曲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方素珍正是凭借他作曲的《王宝钏》而登上了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宝座;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的成名作《屠夫状元》,也是出自于郭建梅老师的手。

马力前老师是四位作曲家中年龄最长的,他出身于邓州的音乐世家,是省曲剧团第一位专业编剧和音乐设计。他作曲、编剧(合作)的《风雪配》获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汇演“剧本优秀奖”和“音乐优秀奖”;担任音乐设计的《胭脂》一剧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音乐一等奖,《花庭会》获二等奖;《红楼梦》、《掩护》中担任编剧、音乐设计。他将《大调曲子》《板头曲》在曲剧音乐中大胆创新、运用,并将曲剧的大、小调融合,为曲剧唱腔的创作注入了新的元素,丰富了曲剧音乐唱腔的表现力。

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河南省政协常委、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孟祥礼,河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副主任杨帅学,国家一级演奏员、副主任张付中前来助兴演出。方素珍、刘艳丽、邱全福、李卫红、孙玉香、黄德华、陈素菊、郭秋芳、耿梅等国家一级演员以及张升科、冯彩云、张乐、李春景、邵林义等为大家表演了四位音乐家创作的《秦香莲后传》《酷情》《风雪配》《王宝钏》《屠夫状元》《榆树孤宅》《掩护》《孤男寡女》等,潘永长老师的弟子吴灿江和学生共同演奏曲胡合奏《绣金匾》等,马牧老师的儿子、儿媳马宁和郭阿芳创作了诗朗诵《献给我的父亲》寄托了家人对逝者的怀念。
纪念演唱会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帅学的戏歌《曲剧美》中结束。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传承好曲剧事业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曲剧九十年系列活动的举办,也是河南曲剧界对四位音乐家的最好纪念……

永远的记忆——纪念四位已故曲剧音乐家作品演唱会举行

潘永长

潘永长

马牧

马牧

郭建梅

马力前(资料图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