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在南京博物院剧场内,当婺剧《白蛇传》最后一场落下帷幕时,观众纷纷站起来,用持续不断的掌声和喝彩声,表达对婺剧的喜爱,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赞赏。
近年来,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在全国县市院团中都有着极好的口碑和影响力,从各地发来的演出邀请络绎不绝。南京博物院已经慕名多次邀请浙婺到南京演出。这次,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着青春版的婺剧《穆桂英》和《白蛇传》两部大戏,到南京参加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当地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新华日报》的标题是《400岁婺剧来宁“创码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则以《400多岁的婺剧要来南京“打擂台”?》为题,对浙婺和婺剧做了图文并茂的大篇幅报道。演出票早在半个月前已告售磬。
两场演出 赞誉无数
7月30日晚首场演出《穆桂英》,该剧由梅花奖得主杨霞云、白玉兰奖主角奖得主楼胜主演,随着青春靓丽、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一出场,全场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此后,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南京市民何天德夫妇告诉记者,以前很少看戏曲演出,这次偶尔买票来看婺剧,没想到这么精彩,这让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大增,可惜第二天《白蛇传》的戏票已经卖完,让他们很是遗憾。
杨旭梅和冯悦是南京越剧团青年演员,当晚她们团共有十几位年轻演员来看演出,说起观感,滔滔不绝:“以前听说过浙婺不错,但今晚的演出绝对超出我们的预期,太震撼了。几位主要演员无论是嗓音、身段、武功,样样都棒,看了他们的演出,自己都不敢上台了,差距实在太大了。以后我们就是浙婺的追星族。”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建芳看完首场演出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多幅现场图片和这样的文字:“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今晚在南博演出的《穆桂英》一戏,从故事演绎、场景设计、主演龙套都表现了一流的水平,令人惊叹!非遗项目不仅仅要保护,更要发挥作用!明晚,他们的《白蛇传》一戏在行业圈里口碑更好,朋友圈里的榆木脑袋我就不召集了,志同道合者欢迎共同享受眼睛大餐!”
第二晚演出后,仍然是满堂彩。江苏卫视、南京晨报、扬子晚报又相继作了报道。
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书记袁逸华看完演出后对浙婺赞不绝口。她说,虽然曾在电视里看过婺剧《白蛇传》中《断桥》一折,在现场看仍然震撼。首先是演员一出场就感觉基本功不是一年两年的基础,非常扎实。三位主演杨霞云、巫文玲、楼胜都非常年轻,但在舞台上表现得非常成熟和精彩,更难得的是他们既有嗓子又有身段,唱念做打样样都好,用身段将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江苏,这么年轻的演员能在舞台上表现得这么好的,不多。从他们的戏中,能看出这个团的领导对年轻演员的培养,能给年轻人这样的舞台,不容易。
陈美兰表示:“婺剧的发展需要青年演员,10多年前,我们院就开始培养新人,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青年人才梯队,这为进一步弘扬婺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动力。”
深度合作 达成共识
两场演出的一片叫好声,让邀请浙婺来演出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建芳喜不自禁。他告诉记者,南京博物院自2013年11月扩建开馆以来,每年演大戏100多场,折子戏1000多场,来过很多全国知名剧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是迄今为止阵容最强大的一个团,也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地方戏剧团。这个团管理很好,领导班子很有长远眼光,非常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嘴里吃一个,筷子夹一个,眼睛看一个,心里想一个,这样的团能不走在全国戏剧院团的前列吗?所以,这次他和浙婺“‘断桥’相会,一见钟情”,今后将会开展多种合作,会让南京观众看到更多婺剧。
浙婺院长王晓平透露,他们已经和南京方面达成了几项合作内容。明年上半年,金华方面将由浙婺为龙头,南京方面由江苏省优秀地方剧种———江苏省锡剧团为龙头,带领当地各兄弟县市专业院团,在南京博物院进行联盟展演。明年下半年,与南博共同举办江浙地方传统戏曲精品展演,届时,浙婺将带兄弟院团来南博举办为期一周的经典婺剧折子戏专场,之后,每年进行合作演出。另外,通过中国婺剧院平台,引进江苏演艺集团下属各优秀院团的精品剧目,和南博演出资源共享,达到增加演出场次和内容,减少演出成本的目的。总之,希望通过多方合作,达到加深两省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金华在江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金华市民的文化生活的目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