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笔者从金华地区群艺馆调入衢州市文化局,担任“五大集成”办公室主任,具体还负责《浙江戏曲志·衢州卷》执行副主编工作。

1986年春,我在龙游县文化局局长张希龙和文化馆馆长陈金印的陪同下,考察石佛乡的三门源村明清古戏台。在这次考察中,我得到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发现了全国罕见的婺剧砖雕群。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她将开化、常山、江山、衢州、龙游、金华、兰溪等古城名县像珍珠般串在一起,放射出奇异耀眼的光辉。具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的龙游,水陆交通发达,商业兴旺,祠堂、庙宇星罗棋布,并有“东游西游,不如龙游的花旦、名优”的美称。婺剧的著名花旦如周月仙(越先)、徐汝英、徐筱娜、王惠芬等均出于此,与周月仙一起创建浙江婺剧团的著名小花脸兼团长徐东福也是龙游人。

1989年11月3日,我陪同中国地方戏曲考察团团长李平、副团长江巨荣和日本戏曲研究专家矶部彰、市来津由彦、矶部佑子(女)参观考察了叶氏建筑群中的婺剧砖雕。此后,东瀛朋友写信来兴奋地说:“……婺剧中的高腔,是南戏的活化石。婺剧历史源远流长,声腔丰富多彩,在日本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我们在洪波先生的陪同下,不仅看到了许多明清古戏台,而且欣赏了巧夺天工、浑朴罕见的戏曲砖雕。这是我们的荣幸……”

叶氏建筑群坐落在龙游县城以北20公里的石佛乡三门源村。小村环山抱水,恬静秀美。村中矗立三幢气势轩昂的古建筑,以门额题字为名,即“荆花永茂”、“芝兰入室”、“环堵生春”。总体布局呈品字形,总面积约4500余平方米,按照典型的江南寓局形式组合而成。其中“荆花永茂”和“环堵生春”两幢,结构相似,均是三间二搭厢结构。“芝兰入室”一幢最为精巧,布局为“三进两明堂”,为接待官府所用,内有迎客榻、鸳鸯桌、双石鼓等摆设,古雅别致。叶氏建筑群不同凡响的是门楼装饰,均是由青砖砌成的重檐结构,上面缀有各种花边图案,塑有“八洞神仙”、“渔樵耕读”、“琴棋书画”、“蝠(福)、鹿(禄)、寿(桃)、喜(鹊)”……特别珍贵的是门额下23块戏曲砖雕,每块长56厘米、宽26厘米,鱼贯而列。

“荆花永茂”的七块砖雕的戏名是:《过江杀相》、《虹霓关》、《白猿教刀》、《长坂坡》、《渭水访贤》、《黄鹤楼》、《三气周瑜》。“环堵生春”的七出戏是:《铁笼山》、《刘备招亲》、《义释黄忠》、《龙凤阁》、《雌雄鞭》、《雪里访普》、《回荆州》。这些戏均属徽戏剧目,大多是“列国戏”、“三国戏”,也有部分是“宋、明戏”(如图)。“芝兰入室”的九出戏是:《打金枝》、《尉迟恭救驾》、《分水钗》、《紫金关》、《赵颜求寿》、《过五关》、《打花鼓》、《金牛岭》、《四进士》。

此外还有“南极争辉”门楣上的许多婺剧砖雕戏文,最突出的是妇孺皆知的《长坂坡》:赵云怀揣阿斗,孤身奋战;曹兵一路追来,杀气腾腾;张飞站在桥头,一声大吼,威震八方,婺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犹如现代影视中的“定格画面”……

砖雕上的戏曲人物造型别致,独具一格,头大身小,颇似木偶戏中的戏曲人物,其比例虽不相称,人物却维妙维肖。如《刘备招亲》这幅砖雕中,描绘了乔国老力主孙权和刘备合作,在吴国太面前为刘备说亲。太后决定甘露寺偕女孙尚香会见刘备,展现了三国时代的画卷。四个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乔国老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刘备成竹在胸,泰然自若;吴国太在贴身宫女的陪伴下洗耳恭听,十分快慰……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23幅浮雕和镂空的古婺剧砖雕制作精细,属徽派风格,方寸之间,将戏曲情节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来,人物性格鲜明,音容笑貌逼真,构图造型新颖。这不仅是我国砖雕工艺的瑰宝,而且是研究中国戏曲史,特别是婺剧发展史的宝贵资料和科学佐证。

叶氏建筑群造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叶鹤天(1793~1862)得中恩贡出后,为光宗耀祖,耗巨资而建成的。原有五幢,后因兵燹烧毁两幢,目前尚存的三幢已历经140余个春秋。

清乾隆年间(1738~1795),安徽徽戏随徽商大量班社广泛流入金华、兰溪、衢州、龙游一带,23块古戏曲砖雕的发现,无异对研究徽戏和京剧的血缘关系提供了真凭实据。如,砖雕中的《过江杀相》,京剧叫《打渔杀家》;又如砖雕中的《刘备招亲》,京剧叫《龙凤呈祥》。由此可见,婺剧徽戏的剧名古朴,早于京剧。正如中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所说:“京剧的祖宗是徽戏,徽戏在安徽已经湮没,要找徽戏这一老祖宗,要到金华去。”这里所指的金华是指徽戏流布在金华、衢州、处州、严州、台州等地的“大金华”。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保护婺剧文物的意识,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薪火的胸襟,婺剧戏曲砖雕在八婺大地上还是能进一步地发掘,成为旅游文化的一个亮点,吸引中外宾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