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金华青年婺剧团,听倪秋花讲述青年婺剧团的成长故事。

痴迷婺剧,组建起青年婺剧团

金华青年婺剧团位于白龙桥镇金龙路201号。这是一幢六层楼的自建房,也是倪秋花的家,只见一楼门面房的上方挂着“金华市青年婺剧团”的招牌,上面有倪秋花本人的相片和联系方式。二楼是排练场所,倪秋花住在三楼,记者在其家中见到了她。

倪秋花出生于1954年,白龙桥镇人,一直以来从事与文化相关的工作。早前,倪秋花与丈夫在白龙桥镇老街上开了一家录像厅,生意很是不错,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平淡而又稳定。然而,倪秋花是怎样与婺剧结下不解之缘的呢?倪秋花说,以前没有电视,大家都是用广播收听节目,有一回,广播里播放了婺剧桥段,让她瞬间就喜欢上了。之后,她便买了磁带、唱片、唱机,天天在家中跟着哼唱,对她影响颇深,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年,倪秋花和几个婺剧迷共同出资5000元,请了剧团在白龙桥演了4天7场戏,倪秋花场场必到,沉醉不已。剧团里一位演小生的俞姓演员看到倪秋花如此痴迷婺剧,便主动找到她提出一起办剧团的想法。偶然的一次提议,让倪秋花念念不忘,当她将办婺剧团的想法告诉丈夫时,却得到了反对票。丈夫俞洪海认为,办剧团会很辛苦,很耗精力,日常吃住都会是一个问题,要想赚钱也就更难了。但倪秋花始终不死心,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渐渐地,丈夫也就默认了。

1994年6月,倪秋花与俞姓演员还有另一名老板合资,组建了金华青年婺剧团。经过5个月的经营,两名合资人觉得行情不好便撤了资,仅剩倪秋花一人支撑着。倪秋花并不气馁,她知道要想化蛹成蝶,势必要在残酷的市场中挣扎一番。后来,倪秋花将自家房子的二楼改造成了排练场所,四楼至六楼则腾出来给演员居住。首批包括前台演员、乐队等30多名剧团成员是倪秋花夫妻二人到各个村子里寻来的业余演员,还有一些是在俞姓演员的帮忙下推荐过来的。“剧团刚起步那段时间,也多亏了他(俞姓演员)的帮忙,让剧团能够顺利开展。”倪秋花表示,因为剧团演员水平参差不齐,她和丈夫还专门请了国家一级、二级专业剧团戏曲导演前来指导排练,增强剧团演员的专业水平。

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

为了打造“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倪秋华筹资25万元购置了音响、灯光、戏台、服装等演出设备,她表示,一个戏台就要3万元,为了节省开支,最初的服装都是从各个地方淘来的旧戏服。

由于剧团建立不久,又是“草根”,主动上门请戏的人并不多,为了把口碑做出来,倪秋花各个村子来回跑,与当地负责人交涉,签合同。第一年,剧团什么活都接,300元一场,600元一天的都做,尽管连续接了9个月的戏,但一结算还是亏了好几万元。“前几年都是亏钱的,不过我就是一根筋的性格,再苦再累也要把剧团给办下去。”剧团常年入不敷出,赚不到钱不说,倪秋花还要倒贴不少钱,虽然如此,但倪秋花还是按时给剧团演员发工资,她说,演员台上台下的辛苦付出她都看在眼里,自己即便是借钱也要按时将工资交到他们手上。通过倪秋花的坚持不懈,敢闯敢拼,青年婺剧团慢慢步入正轨,虽然赚的钱很少,但她乐在其中。

剧团经营之路是坎坷的,要经历各种酸甜苦辣。倪秋花告诉记者,下乡演出非常苦,除了7、8月的排练时间,其余10个月都在各地演出。夏天天气炎热,有个电扇已经是上好的待遇了。冬天,以前农村里有稻草,可以铺着睡,现在只能睡在水泥地上,常年睡在潮湿的地上,还让倪秋花落下关节炎这一病根。“要是遇上‘过场’,那就更苦了。”倪秋花告诉记者,“过场”就是指一个村演出结束后马上赶往下一个村搭台,中间没有休息的时间,大家只能连夜赶路,到达演出地没有几个小时休息时间就要上台演出。“农村请戏最少的是三天三夜,多的六天五夜,又经‘过场’,大家往往是疲惫不堪。”

然而,这些并不是最大的困难,2007年的一次意外才是让倪秋花最崩溃、最难熬的时候。那年正月十一的晚上,倪秋花正带着剧团在义乌佛堂王宅村搭台演出,表演热热闹闹进行了40分钟左右,忽然戏台上燃起熊熊大火,观众纷纷跑开,倪秋花与丈夫赶紧组织演员撤离。8分钟后,等大家缓过神来,台前幕后付之一炬,戏服、音响、道具等全被烧得一干二净。后经确认,是村里的一名孩子将烟花扔在了戏台幕布上,尽管对方赔偿了几万元,但剧团还是亏损了30多万元。平时坚强乐观的倪秋花在此事发生后情绪崩溃,与演员们抱头痛哭。“当时什么都没有了,第二天还要过场去另一个村演出,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幸运的是,事后倪秋花的儿子连夜去其他剧团租借服装、道具,剧团演员们也加入“急救”队伍当中,通过拼拼凑凑,第二天的演出顺利进行,让倪秋花泣不成声。“事情发生的那个月月末,演员们提出不拿工资的想法,让我很感动。”后来,倪秋花还是坚持给演员发了工资,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将剧团发展得更好。

获评浙江省民营优秀剧团

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坚持,金华青年婺剧团已成为名副其实、生机勃勃的青年艺术团体。20多年来,在倪秋花的带领下,剧团进农村、入社区,足迹踏遍金华、温州、台州、建德、丽水等多个城市,每年演出不下600场,演出队伍也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为现在的50多人。

除了《秋宫怨》、《哑女告状》、《狸猫换太子》等剧目受到老百姓喜爱之外,剧团录制的《五子哭坟》、《羚羊锁》、《反皇城》等脍炙人口的婺剧影碟,受到了戏迷们的一致好评。如今,金华青年婺剧团在金华乃至全省婺剧界都已声名鹊起,随着“送戏下乡”、“婺剧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深入,剧团也多次受到各个学校的邀请,开展了“婺剧进校园”活动演出200多场。

多年来,剧团曾多次在市文化节婺剧擂台赛获金奖,曾获浙江省婺剧传统戏大赛金奖、浙江省婺剧基本功大赛金奖等诸多荣誉。2015年12月4日,倪秋花夫妻二人还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培训会议。2015年11月,金华青年婺剧团更是从众多民营剧团中脱颖而出,荣获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推荐展示活动“优秀剧团”奖。

一个业余婺剧爱好者,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大的因素就是倪秋花对婺剧的热爱之情。她说,这么多年来,很感谢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帮助,也很感谢社会上的戏迷和剧团成员的鼓励支持。“我太喜欢婺剧了,这么多年什么困难都挺过来了,我没有理由不继续坚持。”婺剧在倪秋花心里已深深地扎了根,她说,即便自己老了没有精力办剧团,也会为其他剧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如今,丈夫俞洪海也成了一个婺剧迷,还时不时地会哼上几句,多年来他是妻子背后默默付出的丈夫,也是剧团里的总务兼字幕员,他表示,接下来也会和妻子相互支持,在忙碌的剧团工作中让彼此有个依靠。

采访结束,倪秋花和丈夫又将去往武义王宅山与剧团演员汇合,开始为期4天的演出……

倪秋花:婺剧迷巧变婺剧团团长

倪秋花:婺剧迷巧变婺剧团团长

倪秋花:婺剧迷巧变婺剧团团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