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审美对象,其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程式”的艺术。“程式”之美首先在于它提炼化的形式美、技艺美,其次在于它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戏剧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不得不进行诸多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而程式却越来越少,越来越糙。如今舞台上看到富有美感的程式动作已属难得,更别谈将程式为我所用,使程式与人物融为一体。
但人称“婺剧王子”的青年演员楼胜,12月16日晚在兰心大戏院演出的《临江会》《断桥》和《火烧子都》,以其高超的、干净利落的、富于造型美的程式技艺,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充满鲜明个性的、丰满而复杂的人物形象,最终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美学风格,实属难得。
戏曲的表演艺术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不同的是,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外而内,而戏曲的程式表演要求由内而外,将人物的心理夸张成富有美感的程式动作,在节奏与舞蹈的诗意中展现人物情绪。如《临江会》中周瑜的年少得意、高傲狭隘便集中外化于雉尾生的翎子功上。在他与刘备周旋过程中,楼胜以富于变化的翎子功——或上扬、或下垂、或一停一抖、或双抖来展现周瑜时而倨傲、时而紧张、时而气恼、时而得意等心理情绪,最后刘备逃脱,周瑜计空,楼胜以一连串剧烈翻动的翎子,表达周瑜气急败坏、懊恼不已,最后一个“硬僵尸”,吐血倒下。
然而,“程式”的外化性是建立在由内而外理解人物与戏剧性的基础之上的。即是说,演员既先需有体验式的理解作为基础,然后通过程式外化地表现出来。如此内外结合,完成程式与人物高度合一。实际上,程式技艺越是高难度,越容易使演员陷入杂技式的表演而忽略人物与戏剧性的塑造。但楼胜在这一点上拿捏有度,既不通过炫技来压制人物,更不因情感表演而忽略技艺。我们看到,他与程式动作相融合的是他的眼神与面部表情,是他的唱功,还有对戏剧节奏的把握。楼胜的演技让人看得撕心裂肺,有如《麦克白》式的震撼。他演技、唱功与程式最终融合成人物,综合成戏剧。
更为难得的是,这所有的表演手段最终汇成他自有的美学风格。不仅将婺剧强劲凄切、浓烈张扬、夸张粗犷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以其棱角分明、俊美昂扬的扮相,利落潇洒、流畅简略的动作,刚毅高亢又带柔的唱腔,显示了他在扮演英姿飒爽的少将上的优势。他擅于扮演具有鲜明的个性的人物,并有本事让它们熠熠生辉——尽管它们是狭隘的、高傲的、嫉贤妒能的、好大喜功的、心术不正的。在这一点上他塑造的戏曲人物具有了与西方话剧艺术同样的深刻性与文学性。
最后,笔者再次由衷感叹:戏曲艺术的张力和美感,不是依靠灯光、布景乃至话剧加唱等丢失传统的新样来完成的,而更需要从演员的“身上”着手,发挥传统程式的魅力。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