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金华市和德国迪恩市友好交流13周年,应迪恩市政府的邀请,金华市代表团于9月17日组团参加迪恩市第37届城市节活动,展示金华独特的文化。作为金华市出访德国迪恩市友好访问团中的一支文化小分队,文化团一行9人由金华艺术学校校长张建敏任文化团团长。这次,已经是张建敏第二次来到迪恩市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我算是回娘家了。”张建敏说。

2001年,为了培养更多的婺剧人才,当时在婺剧舞台上正叱咤风云的张建敏选择了离开舞台,来到金华艺术学校执教。十多年来,在她的努力下,金华艺术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婺剧演员,同时,金华婺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如今,它正在一步步迈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所了解。

1、金华艺术学校四小金花绽放德国舞台

迪恩市处于德国传统的鲁尔工业区和科隆——亚琛高科技产业带中心,高科技企业及学院研究机构众多,在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等10多个行业中都有世界著名企业。我市从2000年开始就与迪恩市有着官方往来。2002年10月,金华与迪恩建立友好交流关系,两地政府领导和科技、文化界人士多次进行相互访问。

据了解,此次参加艺术团交流的人员有金华剪纸博物馆馆长詹东明、金华市武术家协会南拳研究会秘书长姚卸妹、金华金石国画研究院院长张文龙等。参加演出的是金华艺术学校10级舞蹈班的4朵金花。

9月19日,德国迪恩市第37届城市节活动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迪恩友好城市和德国本土的二十多支艺术团队,载歌载舞,以不同形式展现各自魅力,大街小巷成了艺术家们的舞台。

文化团在张建敏的带领下,精心准备,认真排练每一个节目。舞蹈《剪纸姑娘》和剪纸大师詹东明先生的现场剪纸编排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作为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深深吸引了迪恩市市民和各国艺术家的眼球,掌声雷动。观看演出的迪恩市市长保尔·拉如登台盛赞孩子们的精彩演出,并与演员合影留念。现场剪纸作品《金华·迪恩友谊长存》由市领导亲手赠给迪恩市市长保尔·拉如先生。《水墨八咏》、《欢天喜地秧歌情》、中国功夫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到“娘家”的张建敏在现场演唱了一段经典婺剧,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七十多岁的老华侨孙女士六场演出一场没落下,她说:“在异国他乡,能看到自己国家的孩子表演,我激动得都哭了。”

金华艺术交流团的艺术家和孩子们的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了迪恩市民。四小金花和中国功夫被当地市民要求到市政府广场特别演出,这是对金华文化团演出水平的最高赞誉。9月20日的《迪恩日报》大版面报道了金华代表团的情况和舞蹈演出照片。

除了参加演出,张建敏与迪恩各地友好城市的代表团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带队考察了当地的学校。她说:“艺术无国界,通过这次交流,让艺校的孩子开阔视野,增强学习能力,同时,也把金华市特有的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

 今年是金华市和德国迪恩市友好交流13周年,应迪恩市政府的邀请,金华市代表团于9月17日组团参加迪恩市第37届城市节活动,展示金华独特的文化。作为金华市出访德国迪恩市友好访问团中的一支文化小分队,文化团一行9人由金华艺术学校校长张建敏任文化团团长。这次,已经是张建敏第二次来到迪恩市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我算是回娘家了。”张建敏说。
  2001年,为了培养更多的婺剧人才,当时在婺剧舞台上正叱咤风云的张建敏选择了离开舞台,来到金华艺术学校执教。十多年来,在她的努力下,金华艺术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婺剧演员,同时,金华婺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如今,它正在一步步迈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所了解。

2、把婺剧传到世界

其实,早在2009年,张建敏就率学校师生出访过迪恩市,那时候便已经把金华婺剧传到了国际上。之后,为了更好地宣传金华,弘扬民族文化,提升金华婺剧的知名度,继2009年出访迪恩市以后,2012年7月,张建敏又带领师生赴美国印第安纳州阿尔卡特郡进行文化交流。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他们日臻纯熟的舞台表演技艺,也让每一位观众欣赏到了婺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并沉醉其中,整场演出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征服了美国的观众,金华艺术学校也与美国佛蒙特州勒兰德格瑞中学结为姐妹学校。

近年来,艺术学校婺剧专业学生曾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并且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文化交流活动。今年6月,海外名校学生走进古村落活动中,海外游子们便来到了金华艺术学校,现场向专业的婺剧老师学习了婺剧“唱、念、坐、打”等基本功。据艺术学校的副校长方光辉介绍,每年暑假,艺术学校都会开展为期两周的“中国寻根之旅”活动,海外华侨的子女们可以在活动中学学习婺剧,亲身感受婺剧的魅力。

本着“立足舞台,造就人才,弘扬婺剧,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对于未来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张建敏说:“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和优化师资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理论强、艺专多能的教师团队,传承和发展优秀婺剧传统剧目,将婺剧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师资结构合理,设备设施一流,人才特色鲜明’的省级特色专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更好地走向世界。”

3、从繁华舞台走上寂寞讲台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婺剧传承人

如今,金华婺剧能够不断被继承与发扬,不得不提一下为艺术献身的张建敏。

“张建敏”这个名字,喜欢婺剧的人对其印象都非常深刻。当年她叱咤婺剧舞台,先后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很多戏迷都把她看成是婺剧界的“第一花旦”。她是婺剧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表演的婺剧《断桥》在戏剧界被誉为是“天下第一桥”,从1962年到今天,在戏剧同行和观众心中,这部戏剧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也正是凭着这部戏剧,1996年,张建敏被授予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2001年,婺剧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甚至面临断层的局面。正处在艺术人生巅峰时期的张建敏,毅然选择离开了充满掌声和鲜花的舞台,来到了曾经培养她的母校——金华艺术学校,担负起培养婺剧人才的责任。

2004年4月,张建敏被任命为金华艺术学校的校长,这是她人生面临的一次新的挑战,张建敏备感压力。当时的学校正处于困境,老师们连吃饭都成问题。那时候,学校只有20多个学生,为了扭亏为盈,张建敏带领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自己埋头苦干,不计报酬,不拿岗位津贴,不发加班费、课时费。一方面她努力向上级反映学校状况,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师生对外演出,在填补学校亏空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演出平台。这样的状况持续了5年,学校的局面才逐渐好转。而等学校有了盈利之后,张建敏又把所有的钱用在了增添教学设备上。

学校是在原婺剧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占地面积仅3.4亩,校舍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随着近几年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教室、寝室与教师的办公室均在同一栋楼。为了解决校舍问题,张建敏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终于得到了解决。2010年,金华市政府决定把原金华五中的校舍作为艺术学校的办学场地。

在张建敏的带领下,2010年,学校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传承教学基地。2014年,金华艺术学校婺剧专业被评为市级重点专业,婺剧传承基地被评为省市级实训基地。婺剧专业作为金华艺校的品牌专业,为省内外艺术团体和各级艺术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尽管在行政岗位上工作繁忙,但张建敏还是把自己对婺剧艺术的满腔热爱,倾注在对未来一代的培养上。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来学婺剧,张建敏提出了免费培养婺剧学生的想法。2009年,金华艺术学校与义乌市政府、义乌婺剧团合作,免费为义乌婺剧团培养婺剧人才40名,学制6年,2009年和2010年各招收20名学生。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免费培养婺剧专业学生,对推动婺剧的传承和弘扬具有深远的意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4年以来,学校婺剧专业共获得了42个省级和国家级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

在张建敏这一代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婺剧已经将成为了金华的一张金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