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花开 群芳争艳——婺城区第三届乡镇街道婺剧演唱演奏大赛侧记

9月29日,婺城区文化中心鼓乐齐鸣,婺韵悠扬。室外艳阳高照,室内气氛火爆,掌声不断。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区婺剧促进会、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区文化馆承办的婺城区第三届乡镇街道婺剧演唱、演奏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婺城区各乡镇、街道的近30支队伍,或奏或唱,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比赛曲目,让婺剧迷们大呼过瘾。

选手:因婺剧结缘乐享过程

当天的比赛分为两场。上午场是婺剧演奏大赛,共有14支代表队,下午场则是由16支代表队带来的婺剧演唱大赛。当天上午九点,大赛正式开锣。来自琅琊镇琅琊徐村婺剧团的选手们身着统一的表演服装,有条不紊地将道具搬上台。观众们屏气凝神。一道唢呐声倏然打破沉静,大鼓、小鼓、战鼓间或夹杂其中。台上的选手们全情投入,配合默契;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一些观众还随着乐声打着节拍,摇头晃脑,闭着眼睛沉醉在婺剧的魅力中。一曲罢,掌声雷动。

“今天发挥得还好,希望能有好名次。”今年63岁的徐卫庆下台后满头大汗。记者看到,由于当天天气较热,选手们穿的表演服装都是长袖长裤,下了台后一个个衣衫尽湿。徐卫庆说,这次参加比赛的小戏是他自己创作的新曲目。其实花头台是他们的拿手项目,但他们想秀出新东西,这个剧目难度较高,也算挑战自己。为了排练,他们每天吃了饭就聚在一起。队伍中几个年纪大的人已经七十多岁,每天练习最早到,这么多天下来身体都有些吃不消。比赛头一天晚上,徐卫庆将所有东西准备好,12点多才睡觉,当天早上又五点钟起床。“这次比赛人才云集,也是大家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一会上台大家不要紧张,拿出平时排练的状态。”来自新狮街道春晖婺剧演唱团的团长吴桂银正在嘱咐队员们,做赛前准备。吴桂银今年54岁,从小就喜欢婺剧,他们的婺剧团已经成立了五年多,一共30几个成员。每周三天时间,他们都会聚在婺州公园练习,平时有机会也会下乡演出,不过像当天这样正式的比赛他们还是第一次参加。吴桂银说:“这次我们准备的是乐器联奏,准备了半个月多时间。联奏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前后怎么衔接顺畅还是有点难度。”一旁的郑功行一边穿演出服装,一边对记者说:“大家是因为爱好婺剧而相聚在一起,比赛成绩是其次,玩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后台、大厅空处、室外树荫下,随处可见神情严肃的选手聚在一起,做最后的准备。很多队伍中选手的平均年龄已有65岁,有的凌晨四点起床,转三趟车赶来参加比赛。在后台,记者看到拄着拐杖来参加比赛的残疾人累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看到七十岁的老人下台后因表现不佳懊悔地直摇头;看到一群老人听到成绩后激动地抱在一起祝贺……

亮点:两支自创曲目乡土味浓

在下午场的演唱比赛中,有两支队伍的节目吸引眼球,他们都是村民自编自导全新创作的。为了鼓励创作,比赛组委会特意为这两支队伍增设了“最佳创作奖”。其中一个节目是《仙乡颂》,是由罗店镇的马骏创作,他也是黄大仙研究会副秘书长。节目以婺剧曲调为主旋律,结合了道情、快板、山歌等多种表演形式。“通过婺剧这样的传统表演形式做宣传,将金华特色宣扬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金华、爱上金华,是我的创作初衷。”马骏说,每次他们在村上排戏,村民们都会过来看,称赞这样的创作型剧目很新鲜,看不厌。“浙中凉都气候凉,六月棉被用两床,不垫不盖要冻伤。”一群身着绿萝衣的女演员们手拿红绸带,边跳边唱,将金华仙乡特色细细道来,并歌颂了双龙山水、黄大仙文化。虽然记者是个“门外汉”,但也听得津津有味。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中间有一名阿姨当天女儿出嫁,但为了比赛,她将家里安顿好后马上赶到现场。

另一支节目是《芦花鸡》,由琅琊徐村的徐卫庆创作。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名妇女带着小孩到琅琊镇看望她姨娘,买了一只芦花鸡。母女俩到溪边玩水,不慎沉入溪中。一旁60多岁的老妇人见义勇为,将她们救了上来,并悄悄离开。之后,姨娘的芦花鸡丢失(其实是被老鼠药毒死),找寻途中正巧碰上老妇人的女儿。那女儿为了给母亲补身体,买了同样一只鸡。姨娘硬说那是她丢失的鸡,两人争执不休。而当初落水被救的母女通过照片找到了老妇人家的地址,路上正巧碰上那两人在争吵,连忙劝说。一名保洁员看到一旁的鸡,说昨天已经埋了一只死鸡,怎么今天又跑出来一只。这才真相大白,消除了误会。几名演员毫不怯场,演得自然。

这两支节目均来源生活,歌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评委:提升明显婺剧之花越开越艳

这次比赛的评委可谓阵容强大,有国家一级演员郑丽芳、吴淑娟、胡东晓,国家一级演奏员陈建成、黄小锋。

陈建成告诉记者,婺城区第一届乡镇、街道婺剧大赛他也是评委,当天的比赛让他看到了婺城区婺剧的进步。陈建成对比赛评价颇高,他认为此次大赛有三个特点:一是阵容强大,整个比赛有近30支队伍,200多人参加;二是形式多样,既有器乐演奏,又有表演唱和现代小戏;三是艺术水准较高,跟前两届相比有明显进步。这说明婺剧大赛已经成为婺城区的品牌,有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婺剧促进会的引领促进作用,婺剧在农民生活中焕发着蓬勃生机。在如何提高婺剧水平方面,陈建成也给出了意见。“对年老一辈人来说,婺剧是自娱自乐的休闲方式,大部分人的接受水平有限,可以在精神风貌方面做一些加强。而对年青一代来说,一定要多学习,不断扎实基本功,这样才有提升的空间。”

“婺剧是金华的地方戏,今天看到每个村几乎都有一批婺剧爱好者,有些水平还不错,这对地方戏剧种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吴淑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