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越桂,原名周月桂,小名“梅桂”。民国二十年 (1931)诞生在龙游后田铺村。六岁随月仙学艺。在八年越 剧生涯中,她演过各种行当,先工老旦,曾在《二度梅》中 饰陈杏元之母,后习花旦,在《双玉鱼》中扮演小姐。民国 三十六年(1947〕春,月桂改演婺剧小生,先后在昆曲《双 狮图》中演赵云贵,乱弹《碧玉簪》中演冯玉林,《前后日旺》中演狄青成为婺剧“二合半”班中第一代女小生。她师承周春聚班的总纲先生吕浮昌和武小生张新钱,由于虚 心好学,不怕吃苦,成为既善于“唱、做、念”又擅长“跌、打、翻”的女小生。她的唱腔高亢激越,犹如长风怒号;韵味 浓厚,好象醇酒飘香。一次,在兰溪义乌会馆和金华民生舞 台的女小生斗台演出,一个大台同演《悔姻缘》招徕了兰溪的戏述商贾,月桂饰蔡文德表演了“三脚蹬”、“大劈叉”、“快跪步”的特持,博得红彩。接着演《火烧子都》,她饰的子都施展了“变脸”绝招,在一场中同时变三脸,先红后黑,临终前又变金面,全场轰动,十台夺魁。从此,月桂女小生与月仙花旦交相辉映,成为金、衢、严一带的领衔 主演。解放后,她一直和月仙同台演出,后将“月桂”改为“越桂”。1953年,她和婺剧名旦徐汝英去上海公演《三姐下凡》,之后就在上海唱片公司灌制了她演唱的小生杨文举 唱段。后又和越先同演西安高腔《槐荫树》,她饰的董永表 演质朴,唱腔醇厚,在1954年9月华东戏曲会演中荣获三等 奖。1958年后她与徐汝英合演侯阳高腔《合珠记》,获得佳誉。之后她刻苦学习侯阳高腔,在《黄金印》中饰苏秦,与郑兰香合演,获1957年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周越桂与郑兰香合演的《双阳公主》达到艺术高峰,她饰狄 青,唱做俱佳,1962年赴北京演出获得中央首长好评.并去 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1964年,她在乱弹《三请梨花》中 饰薛丁山,也是—个艺术成熟的标志,金、衢一带观众赞誉她是“婺剧第一女小生”。“文革”中,她曾到一爿碗店当营业员,1979年5月3日调入金华地区婺训班任教。1979年5月14日和婺剧花旦傅慧娟同台演出《黄金印》,爆满二十六场,继而又和徐汝英合演《画皮》三十三场,《绣襦记》十八场。老观众夸道:“越桂小生重返舞台,风采不减当年”。1980年3月31日,任金华地区婺训班副主任。1981年5月,同越桂和徐汝英合演的《米糷敲窗》重新摊上荧屏,由浙江电视台录象,播出后获得好评。1981年9月当选为金华市政协常委。
她十分重视婺剧女小生的培养工作。1982年6月,有一个女学员叫赵殊珠,曾在婺剧《辕门斩子》中扮演穆桂英,为参加金华地区戏曲小百花会演,改演《米糷敲窗》中的小生高文举。当时,越桂生病住在金华医院,但离会演的日子只有二十天时间,她就在病床上教小赵学高文举的唱念;病稍愈后,帮小赵闯过了“唱腔关”、“台步关”、“表演关”,终而使小赵在1982年8月的会演中获优秀小百花奖。9月参加省会演,地区文化局领导决定让小赵改演《三请梨花. 洞房》中的薛丁山,经过不到十大时间的排练,小赵以“俊俏的扮相,甜润的唱腔,优美的身段和鲜明的个性”,获得省优秀小百花奖。赵殊珠在越桂老师精心培育下,艺术上长足前进。她在婺《白蛇前传》中饰许仙,获省第三届戏剧节演员一等奖。怪不得观众说:“越桂后继有人,婺剧女小生不会断完啦!”同越桂已年近花甲,虽一身是病,可她对婺剧事业的耿耿忠心,却永远闪烁着青春的光辉。(作者:洪波 摘自《衢州文史资料第六集》1989年3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