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小姑娘许智勇把腿扳过头顶,两条腿成了180度的直线,人还是直直地站立着。

这样的姿势持续了好几分钟,然后她又开始练习踢腿。在戏班子里,她和其他十几个男孩女孩一样,这些枯燥的动作是每天都要做的,而且已经坚持了好几年。

“拉筋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基础内功一样,是我们戏曲表演的基本功,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一天不练就要生疏掉的。”

江山市婺剧团隐身于江山市区解放路10号的一条小弄巷里。在那幢旧得有些灰暗的老式五层建筑里,很多人的艺术梦想从练功场里起步。唱、念、做、打,很多人沉迷其中,出戏入戏,一演数十年。

或疾或徐的声声鼓板,绵绵不绝地在这条小弄巷里响起来。记者在此采访的两三天里,天空一直在下雨,胡琴声、锣鼓声、唱戏声从底层若隐若现地传遍整楼,让人产生恍如隔世之感。

一个月前的某个下午。这个目前衢州市硕果仅存的一家县级专业戏曲表演团体,举行简朴仪式庆祝了它的50岁生日。几经沧桑,也有过辉煌,直到今天,这个地方戏小剧团的人们还在执著坚守。

当家花旦的转身

当江山婺剧团当家花旦王晓莲递上辞呈准备调离之时,剧团团长毛向阳愣了足有半分钟。

这个与他同时进团的“90届”花旦,正是在艺术上如炉纯青的时期,也可谓是剧团的“台柱子”,此时提出调离,对她自己、对剧团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动。

毛向阳缓缓地吐出几个字:“太可惜了!”

2008年9月,36岁的王晓莲正式调到江山中专,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从舞台走上讲台,虽然依然没有离开婺剧,但对王晓莲自己来说,这却是一个人生的转身。

王晓莲进婺剧团18年了。18年前,她中学毕业,婺剧团到龙游县罗家乡招生,因为报名费只要2元钱,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填了一张表格。这个平时喜欢唱唱歌的农村姑娘,还不知道婺剧是怎么回事,她只是艳羡那些明星们站在舞台上的感觉。

事实上,当时负责招生的婺剧团老师们一见这个女孩,就兴奋异常,当晚便为此举杯相庆:“招了这么多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戏曲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形象姣好、个子合适、能文能武,还要有文艺天赋、能吃苦……这样的人不能说万里挑一,至少也是千里挑一。”毛向阳说,

王晓莲练功练得很苦。进团时,她年龄已经偏大,很多人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腰腿硬了,要练柔韧,她得比别人付出多出数倍的汗水。为了练腰的柔度,她在两张桌子上弯腰练习脸部触地,好几次不一小心就磕到地上,把嘴磕得肿成腊肠一样,经常磕出血来,连吃饭都张不开嘴。

可她至今也没有觉得苦。

多年后,王晓莲成了江山婺剧团的当家花旦,她在省、市各级的比赛中拿了不少奖项,她的扮相让很多观众记忆犹新。

很多人和王晓莲一样,把自己最珍贵的青春时光都献给了戏曲。可是等到年龄大了,她们的后顾之忧反而多了。因为地方戏小剧团的效益普遍不景气,她们所得到的回报远不及为此付出的。

“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多元的收入,说真的,这点钱现在随便到哪里都能挣到。一个泥水匠,一天的劳务工资也要80元。”毛向阳有时也只能叹气。

他完全理解剧团演员所面临的现实之残酷。“艺术就像一坛酒,随着年龄越大,越来越醇香;可演员呢,年龄越大,却不得不接受被冷落的结局。”毛向阳说,观众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很多“名角”年纪大了,只能换岗去做舞台、道具工作。一个武功演员过了40岁,再也不能翻翻打打的时候,怎么办?也只能去跑龙套。

王晓莲调进江山中专后,为婺剧发展培养更多新人。她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教三个班女生的表演,其中两个戏曲班、一个综艺班。每天都很忙碌,也很充实。

她是副高职称,二级演员。在江山婺剧团,目前还没有人评上一级演员。但是在学校里,王晓莲找到了另一条更适合她自己的人生道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