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专业演员,200多个爱好者;献演德国国际戏剧节开幕式,赢得长达十几分钟的掌声;进行了几十场公益演出……
南京有个锡剧戏友会,在戏迷中影响很大,成立11年间,原创了4台大戏,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专业剧团。将戏友会办得红红火火的会长李菊英已年近花甲,她自掏经费买行头、道具,补贴演出等,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元。
建起戏友会,为让更多人感受锡剧的美
生于锡剧发源地武进的李菊英从小酷爱锡剧,“七八岁跟着爸爸看戏要走上四五里地,站着看完戏腿都麻了,下次还要去。因为锡剧太美了,唱腔、服饰、扮相,哪里都美。”锡剧的“美”在李菊英心中扎下了根,“我甚至想成为锡剧演员。”不过这个愿望并未实现,李菊英入伍成了一名女兵,后来退伍开公司,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了。
“票友中有人提议成立一个锡剧戏友会。”这个想法一下子击中了李菊英对锡剧的那份痴爱。“到了这个年纪,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了。”李菊英为了筹办戏友会,暂时搁置下公司事务。
被推选为会长的李菊英拿出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买来音响、电视,布置成排练室,卧室改装成化妆间。“出去游玩,首要任务是搜集道具。”如在扬州购置的十几把油纸伞,在洛阳买的牡丹花圆扇,后来都用到了《双玉禅》的排练中。
一位有心的老会员偷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道具设备,给会员们补贴交通、餐费等,李菊英前前后后已花了几十万元。
推出4台原创大戏,在德国演出感动观众
翻看李菊英视为宝贝的各类演出资料,除了《珍珠塔》《双推磨》《沙家浜》等锡剧传统折子戏外,十多年间,戏友会还排练了4出原创大戏:《恩仇记》《救风尘》《玉蜻蜓》《秦香莲后传》。
为了保证排戏质量,李菊英请来省锡剧团专业老师撰写剧本、指导表演、纠正唱腔。“一出《秦香莲后传》,大大小小角色三四十人,我们演员才是十几个,怎么办?于是,所有演员都得分饰几角,安排角色是个技术活,不仅要考虑演员与角色匹配,还得考虑一个人演的这几个角色不打架。”
到了正式演出,演员们就像打仗,“演员演完,赶紧卸完,再赶紧上妆,换上新戏服,上台演另外一个角色。整台演出一口气都不能歇。”李菊英笑着说。
去年,经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推荐,李菊英带着会员赴德国东茨多夫参加国际戏剧节开幕演出,表演了《双推磨》《秋香送茶》等8个锡剧折子戏。虽然语言不通,但大伙儿的精彩表演还是感动了当地观众,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
进行了40多场公益演出,随时提供免费教学
在戏友会排练场的一个小工作室内,各类锦旗挂满了墙壁。“这都是我们在社区、部队、学校、农村免费演出时观众送的。”李菊英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这类公益演出已有40多场。
“可惜越来越少的观众进剧院看演出,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江苏还有锡剧了。”李菊英用“昔日锡老大,今日黄花菜”这句打油诗描述了锡剧困境。
而今年发生在戏友会的一件小事让李菊英看到更多希望。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菊英被邀请去给江苏省中医院员工排练内部晚会节目。她教的锡剧折子戏《双推磨》在晚会上大放异彩,也给200多名会员的戏友会吸纳了新鲜的血液――两名护士,她们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每周下班后来不及吃饭就来学,很认真。
“现在谁想学锡剧,我可以随时免费教。我想通过戏友会多教一些人学,让他们发现锡剧的美,才能让锡剧传下来。”李菊英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