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天》《约郎来》《庵堂相会》
《朱小天》也称《借海青》,为锡剧传统戏。演述浪子回头的故事:
纨绔子弟朱小天,不务正业,迷恋赌博,又吸食鸦片。父母双亡后,他变本加厉,将田地房产输得精光,僮仆婢女也离他而去,以致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夫妻度日维艰。一日,朱小天忽然想起岳父的寿辰将到,但自己衣衫褴褛,无法前去祝寿,乃去原先的家仆陆亦、丫环秋香家里,商借海青袍(用海昌兰染的棉布长衫)一用,那知陆亦与秋香非但不肯借袍给他,而且百般嘲讽与斥责。朱小天蒙受羞辱,忿而归家,无地自容,绝望之下,结绳悬梁自尽,被妻子发觉救下,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使朱小天幡然悔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此剧为常州摊簧代表剧目中的“一正梁”,也是摊簧老艺人授徒的必学剧目。剧中有一段描述朱小天妄想以一个铜板押注,连赢十八着以致巨富的唱段,很有特色,如:“第一着一个铜板变二个,第二着二个变四个,第三着四个变十六,第四着十六变二百五十六,第五着二百五十六变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第六着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变四十二亿万九千四百九十六万七千二百九十六……”以此类推。这段唱从“一个铜钱青龙上面克”开头,以几何级数目递增至十八着,要一气完成,在吐字、节奏、行腔等各个方面要求都很高。有王嘉大的传抄本存世。
《约郎来》也称《约郎》,为锡剧传统戏。演述一对情人消除误会的故事:
嘉定北乡的小妹与同村青年徐老才相好。小妹家要扩建房屋,与徐老才相约,于新屋落成的当月十三日晚上,至小妹家相会。到那天,小妹早早准备好酒菜在房中等候,直至天明,也未见徐老才踪影。接连四个晚上,徐老才均未至。第五日晚,小妹闻敲门声,开门见正是老才。原来徐老才对小妹相约之事并未着意,到十七日忆起,方才匆匆赶来。小妹责其失约,徐老才巧言搪塞时,忽见桌上有两副杯筷,反疑小妹另有新欢。小妹乃取出酒菜给老才验看,徐老才发现所有菜肴都原封未动,且已搁置多日,深感小妹一片真情,于是诚恳地向她检讨。两人重温酒肴,交杯相饮,欢唱小曲,细叙别离思念之情,和好如初。
此剧是常州摊簧在对子戏阶段的常演剧目,是经过白秋荣整理的18个对子戏之一。全剧用“开来韵”一韵到底,故又名“大开来”。当年常帮演出惯例,每个台口,第一天必演《约郎》,以示开始,最后一天演《借红纱》,以示圆满结束,几为约定俗成。有王嘉大的传抄本,起自小妹倚门等候徐老才,终止两人解除误会,同唱无名小曲。
《庵堂相会》锡剧传统戏。演述农村姑娘金秀英与同村青年陈阿兴自主婚姻的故事:
金秀英与陈阿兴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且由双方父母作主,自幼订婚。后来,金家暴富而陈家衰落,秀英父嫌陈家贫穷,意欲毁除婚约,为秀英另择佳婿,但秀英不允。一日,金秀英得知陈阿兴寄住在灵神庙,便以烧香为名前往探视,途中受阻于独木桥前。此时,陈阿兴正巧祭祖归来,也要过桥返庙。九年未见,二人已不相识,金秀英恳求陈阿兴搀扶她过桥并为其引路,阿兴则心存顾虑犹豫不决,互生猜测,乃各述儿时往事试探对方。至庵堂,经秀英再三盘问,终于弄清真相,遂互相表明心迹,决心婚姻大事要自作主张,并约定于端阳节完婚。
此剧由《搀桥•庙会》、《盘夫•认夫》、《红云送银》、《火烧梧桐》、《坟堂失窃》、《大公堂》等折子构成,谓“大庵堂”,可连演20多小时,俗称“两头红”(从日落开始一直演到第二天日出)。剧情源于清雍正年间昆山县东门(一说为上海虹庙)发生的实事,在乾隆年间就编成摊簧演唱了。同治八年(1869),江苏书局刊行的《江苏省例藩政录》所载的同治七年《查禁淫词唱片目》中,即有《庵堂相会》,可见此剧在咸丰、同治年间已颇为流行了。该剧为常州摊簧代表剧目中的“四庭柱”之一。此剧为白秋荣整理的18个对子戏之一,“金清韵”一韵到底,俗称“大金清”。民国四年(1915),常帮艺人王嘉大和锡帮艺人袁仁仪在上海典春堂首次合作,演出《庵堂相会》,王饰陈宰廷,袁饰金秀英,用的就是白秋荣的整理本。这个戏还是解放后记录整理的第一个锡剧传统剧目。1953年常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与锡剧团组织力量,由王嘉大口述,苏少英、蒋达整理了其中的《搀桥•庙会》、《盘夫•认夫》。同年,省文化局戏曲剧目审定组决定重新加工,整理成新的改编本。剧本于1954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收入《中国地方戏曲集•江苏省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