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即10月7日下午,上海电视台戏剧频道“七彩戏剧”用了近5个小时时段,播放了一台由上海广播电台“星广会”栏目和常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江南戏韵、锡剧盛宴”的锡剧演唱专题节目(10月8日上午重播)。作为从小就看滩簧(锡剧)长大的我,有幸享用了这台锡剧“大餐”,大饱了眼福、耳福。
这台锡剧演唱节目称为“锡剧盛宴”,可谓名至实归,它展示了当今锡剧舞台上老、中、青三代最亮丽的演员群体,尤其是开场节目《孟姜女过关》的12个唱段,集中让江苏省各锡剧院团的12名新一代女旦亮相,这群崭露头角的演员个个扮相漂亮,身段、唱腔等基本功扎实,它们是锡剧界的未来希望。
这台“锡剧盛宴”另一个令人感到喜悦的是,它较集中地展示了锡剧界的流派艺术。由于近年许多锡剧团不大来上海演出,上海观众对许多锡剧流派逐渐生疏,大都只知道“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和梅兰珍的“梅派”,也有锡剧迷知道“姚派”(姚澄)、“王派”(王兰英)、“沈派”(沈佩华)的,但是对锡剧界其他一些著名流派就不知道了。这次“锡剧盛宴”上,除了由以上流派传人进行献艺之外,还让比较“冷僻”的流派传人登台献艺,而且演唱水平都较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演唱“吴派”小生许君峰(常州市锡剧院),“吴派”即常州锡剧界代表人物吴雅童老先生的小生(他还擅丑角)艺术,其演唱风格低回、飘逸、含蓄,窝街节奏感,别具韵味,与“彬彬腔”的嘹亮、慢节奏相映,各具特色,此次许君峰的《珍珠塔》“后见姑”前的一段唱,唱得人心摇神荡,韵味无穷,这个演员很有前途;“常锡”另一步入“小中年”的演员孙薇演唱了锡剧“杨派”(杨企雯)花旦中《珍珠塔》“后见姑”陈翠娥的一段唱,亦是多年未曾听过的经典唱段,其韵味与“梅派”、“王派”不同,使人耳目一新。由此我想建议,常州锡剧院能以“吴派”小生和“杨派”花旦(或沈素珍的“沈派”)为主,重新排演常锡版的全本《珍珠塔》,到上海来作展示演出,一定会大受欢迎。此外,许美霞(江苏省锡剧团)那一段《双珠凤》“好个禅林清幽境”,深得“姚派”真传,这四句唱曲调变幻多,抑扬清丽,足可以与越剧“袁派”《西厢记.琴心》的唱段相媲美。
看“锡剧盛宴”的第三个突出感受是,就目前还存续的三大滩簧剧种锡剧、沪剧、甬剧(杭剧、苏剧等滩簧已淡出舞台)而言,锡剧是“势力最大”、分布地域最广、骨干中青年演员数量最多的剧种。“势力最大”是指它目前拥有江苏省锡剧团、无锡市锡剧院、常州市锡剧院以及武进、江阴、金坛、溧阳、宜兴、张家港、靖江等区县的一些较活跃的专业剧团(过去还曾有苏州、镇江、扬中、嘉定、青浦等团);相比较而言,沪剧目前仅剩下上海沪剧院、长宁沪剧团、宝山沪剧团3个院团挑大梁;甬剧仅剩1个团,更是“势单力孤”。锡剧流传的分布地域可达整个苏南城乡,沪剧则已退回上海(过去苏州、常州都有过沪剧团),甬剧仅流传于宁波。以中青年演员数量的阵容实力而言,锡剧占绝对优势,其中省锡有周东亮、董云华、张金华、汤达等,无锡有小王彬彬(王建伟)、袁梦娅、潘佩琼、黄静慧、过之红、潘华等,常锡有陈鹰、孙薇、许君峰、沈惠兰等,以及江阴、张家港、宜兴、金坛、溧阳的一批当家小生、花旦、老生、老旦等,其中小王彬彬、潘佩琼、沈惠兰、孙薇等骨干演员,我是看着他们成长、成熟起来的,现在他们在舞台上都露出了“艺术大家”相,很是欣喜。省锡的张金华,我过去不熟悉,这次看他演唱《沙家浜》选段,唱得大气,嗓音条件也好,表演放得开,是大演员的料。相较而言,沪剧、甬剧界是拿不出这么多新一代好演员的,这便是锡剧界的优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