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虽然走了,可‘孝慈精神’一直都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传播着您的大爱!”5日,首届“黄孝慈戏剧奖”决赛在南京举行。演出前,黄孝慈亲传弟子高飞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段文字。

2017年1月9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江苏京剧界唯一一位“二度梅”得主黄孝慈因病逝世。为了更好地把黄孝慈老师“戏比天大”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在省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省演艺集团设立并主办了首届“黄孝慈戏剧奖”。经过近半年的筹备,“黄孝慈戏剧奖”在9月底前完成了初步选拔,40多名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进入11月1日启动的复赛评选。

1日—3日,京昆组、话剧评弹组、锡扬组三场复赛轮番上演。或婉转悠扬、或高亢激昂的唱腔,利落的身段、张弛有度的表演,既有充分体现剧种特色的经典剧目选段,也有改编自兄弟剧种的新编折子戏选段,每位选手都拿出“看家本领”,唱念做表,精彩纷呈。

5日的决赛,20名演员先后登场。年轻一代极富生气的表演,让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很是感慨,“‘黄孝慈戏剧奖’的设立,在纪念和缅怀黄老师的同时,也是为了给青年演员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人才是戏曲传承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我们将为此次获奖选手制定精准培养计划,通过拜名师、进修、开专场等形式,为他们提供快速成长跑道,让江苏戏剧事业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

江苏省锡剧团青年花旦季春艳在决赛选择了锡剧经典《双推磨》选段,走下舞台,她难掩心中激动,“今天登台的,很多都是戏校校友,有的还是同班同学,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比赛,更是一次交流切磋。我今天选的唱段更侧重内心戏,要有端庄大气的感觉。演出前,倪同芳老师专门对我进行了辅导。她说,‘人物抓准确了,戏就立住了’,希望老师能满意我的表现。”

从复赛看到决赛,评委俞克平对青年演员的信心越来越足,他欣慰地表示,“通过这次戏剧奖的评选,可以在很多青年演员身上感受到黄孝慈老师对艺术的执着劲。每位选手的水平虽然有差异,但大家对艺术的热爱、追求令人感动。尤其是今天参加决赛的20人,有的已经能担起继承人的重任了。”

谈及“孝慈精神”,俞克平说,“忠于舞台、德艺双馨,是黄老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传承好,传下去。她考虑自己少,考虑剧种多,即便是病重期间,依然想的是戏曲事业的传承,依然在指导青年演员,这种胸襟和追求了不起,也是最打动我们的。”

对此,郑泽云很是认同,“孝慈精神,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戏比天大’。她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正是我们需要倡导、继承的。黄老师一生都在传承、都在培养新人,平时和我们交流时,她也谈了很多对青年演员成长的想法。如今黄老师虽然走了,我们要把她的精神继承好,把她的建议付诸实践,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成长。”

走下舞台,高飞开始整理自己的行头,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匣子,她握着师父送的一枚水钻泡子似乎出了神,“师父走后,我曾经困惑了很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走下去。”和记者交流时,高飞毫不讳言当初的彷徨,“一次在排练中,我想通了。把戏演好,把师父教我们的东西继承好、再原汁原味地传下去,就是对师父最好的纪念。这次的戏剧奖评选,都是各院团最优秀的年轻演员,大家选择最适合的角色,拿出最好的一面同台竞技。看到年轻人成长起来了,师父一定会很欣慰的。”(实习生/王建娟 记者/董晨)

(摘自 《新华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