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第二届武进锡剧节期间, “江南滩簧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同时在常州举办。来自苏浙沪七大滩簧剧种沪剧、甬剧、姚剧、杭剧、湖剧、苏剧、锡剧的领军人物共谋江南滩簧艺术如何抱团传承发展。
江南滩簧形成于清代,是一种由说唱曲艺嬗变为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形态。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各地滩簧齐聚上海,受海派文化熏陶与都市物质支持,自觉地向京剧、话剧、电影学习,先后嬗变为剧场表演艺术。
然而,江南滩簧戏如今的处境普遍较为艰难,很多传统剧目濒临失传,不少滩簧种类已近乎失传,仅在民间有几位老艺人会演唱。为此,抢救工作在各地普遍展开。2007年,苏州滑稽剧团临危受命,发动了丁杰、王芳、张天乐等苏剧名家向青年演员传承苏剧艺术,经过多年努力,小有所成。之后,苏州苏剧团、锡剧团联手排演了苏剧新戏《红豆祭》。作为杭州“土特产”的杭剧,2006年推出新戏《苏小小》,让杭剧时隔40年后再次进入大众的视线,2009年更以一出原创现代戏《母亲的泪》宣告杭州杭剧团的成立。几起几落的湖剧,也正在积极筹备重建湖剧团。
各滩簧不少剧种在全国均只有一个国有专业剧团,如何加强创作、增加演出、广收学生,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广泛开花”的锡剧团,虽有江苏省锡剧团、常州锡剧团、无锡锡剧团等众多团体,但各团唱戏使用方言无法统一,成为锡剧团体难以抱团取暖的一大障碍。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正如上世纪沪剧《红灯记》、《芦荡火种》被全国各地剧种移植一样,如今的江南滩簧剧种亦应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张扬各自特色,并相映成辉。(记者 李峥)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