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阴市挂职学习的霍城县教育系统校长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于5月27日,在祝塘中心小学有幸观看了主题为“传承锡剧文化绚丽精彩童年”江阴市学校小锡班“教学质量提升年”现场推进会汇报演出,本次活动由江阴市教育局、江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江阴市文林中心小学承办,共邀请二十所江阴市小学参加观看。

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如果不说,你一定看不出表演者都是小学的学生。一曲《百花园中红梅开》隆重拉开了帷幕,闭上眼睛,还以为是媒体里播放出来的声音呢,小演员们的演唱功底真是太赞了!你看,那衣着打扮、形体举止、唱腔声调、眼神表情真是帷妙帷俏、精彩之至,举手投足将戏曲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使人不由得进入了戏曲世界。小演员们为大家共表演了《双推磨》《李三娘》《爆竹声响》《珍珠塔》《小夫妻相会》《荣归》《双玉蝉》和《赠蝉》等十三个锡剧中的经典传统曲目选段,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歌舞,有形体,有对唱,有单唱,有表演唱,真是精彩不断,阵阵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通过观看本次表演,我了解到,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锡剧最早出现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主要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锡剧是由武进、无锡一带的东乡小调经过曲艺滩簧阶段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剧种之一。其后又陆续吸收了江南民间“采茶灯”的舞蹈,辛亥革命前后搬上舞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锡剧前辈王嘉大把原来的“常州滩簧”推向了较为成熟的锡剧艺术,收了多位高徒,包括武进、无锡、丹阳、宜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有梅兰珍、王兰英等名角。2008年6月7日,锡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台表演,一堂戏曲,看似与学校课堂无关,但它却实实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的课堂中。这台节目不仅让我饱了眼福,更让我长了见识,还让我有了些许的想法:挖掘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发校园美育课程,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教育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江阴市教育局局长、书记等主要领导,江阴市祝塘镇党政领导,二十所江阴市小学领导,小锡班班主任及老师,霍城县培训班学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各界人士共同饱尝了这场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觉大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