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晚,我刚从河北赶回北京,就和朋友许镇直奔人民剧场观看中国京剧院程派名旦李海燕领衔的传统剧目《锁麟囊》。
这个剧目本身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光录音版本我家就有5个之多。倒是李海燕的戏我不常看,由此引发的兴趣很浓厚。在将近3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我和剧中人物一样,感情有悲有喜,心境有起有落,这不能不说是李海燕成功的演出给我带来的艺术享受。
李海燕的唱腔遵循了程派刚柔相继、幽咽婉转的特点,发挥了声如游丝、连而不断的艺术特色。我以为这场演出中她最佳的表现是在向赵守贞诉说往事时演唱的大段“原板”转“流水”唱段,吐字清晰,气口得当,起伏也比较自然。“泪自弹、声续断……好不惨然”一句,轻重恰到好处,没有拖泥带水,让听者顿绝清新自然。值得商榷的是,由于李海燕完全继承李世济的戏路,连唱词也按照李的演出本亦步亦趋,使一些应有的效果湮没掉了。比如“二黄慢板”转“原板”“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一段,李海燕的演唱和李世济一样,较之程先生的唱片有一些改动(其中不少也是出自程本人50年代的手笔)。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当时那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现在事过境迁,变动回来是应该。我总想,如果为了让我们京剧中的人物为了具有先进思想而说一些闪烁着唯物论或者启蒙思想味道的话,这本身就是不符合辩证法的。唯物论有时候是朴素自发的。薛湘灵本身是富贵人家子弟,出身豪门,但是心地善良,能够慷慨解囊,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对她在落难时认识到“人生数顷刻分明”和“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就应该满足了,而不应该非要她说出“振作精神、不辞劳辛”这样的话。特别是最后“西皮流水”一段,由薛小姐领众人在台上走圆场是最好的形式,它本身说明古人具有的“轮回”思想,烘托出“人生难预料、繁华如梦渺、一线付惊涛”的气氛,也表达了“善果心花可自豪、重福得福”的心理。对于现在改成的重建家园的誓词,虽于情理说的过去,但是总觉得不是能从古人之口说出的,也打破了全剧发的时代背景。
李海燕在舞台上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做到了气质的贯通。换句话说,她把握人物的思想,体验人物的感情是很准确的。有的人演薛湘灵,富贵时骄横刁蛮,破落时毫无理智可言,大有《失子惊疯》的味道,这是不可取的。薛湘灵毕竟吃苦时间还不是很长,身上的气质不可能被残酷的生活马上打磨干净,因此注意分寸是很必要的。李海燕在表演时分寸恰倒好处,即使是在从事保姆工作时,在她身上看出的是更多的无奈和勉强,而不是再就业的从容。这是符合人物身份的。
李海燕表演的一些细微之处在李世济身上可以找到来源:比如噘嘴的神态,唱到得意时不由自主的晃动头的动作等等。我说不出不好,反而觉得有似曾相识的一种惬意。当然,她的水袖工夫还要再下苦功。
当晚的配角也有精彩表演:名丑郑岩饰演胡婆,突出了劳动人民善良的阶级品质;唐香禾扮演的宁馨出乎我的意料,真象5岁的孩子……

本贴由石跃于2002年10月05日16:16:24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