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乱弹,不算过年。在河北省邢台威县,几百年来流传着一枝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艺术奇葩,那就是威县乱弹。鼎盛时期,威县乱弹曾经在冀中南、鲁西北大地上辉煌一时。2008年威县乱弹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这门古老的艺术奇葩依然唱红在村村乡乡,给老百姓的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春节特别策划”——《民俗里面品年味》,今天让我们跟随河北台记者杜岩卿、邢台台记者王健一起去体会威县乱弹的独特魅力。
一曲慷慨激昂、优美动听、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新编乱弹《小康赞》回响在威县冯庄的上空,现场几百名观众看得有滋有味。对他们来说,听乱弹,过大年,这是每年过年最少不了的一道精神大餐。
观众:“我们这个乱弹有个传统的语言,不唱乱弹不算过年。一搭台子唱戏,乱弹一唱这算过年了,有个欢笑的年节。”
进入腊月以来,威县乱弹艺术团的订单就一个接着一个,团长赵合增说,一直到过完正月的订单都已经排满了。
赵合增:“春节期间我们要继续下乡巡回演出,十六个乡镇,每个乡镇一场,从正月初十开始,演到正月底。过年有点气氛,有乱弹这个声音,比较隆重,丰收的年代,特别热闹。”
不单是过年期间,平常时候的订单也不少。赵合增说,艺术团一年得有一多半的时间在外面演出,足迹遍布冀中南地区,甚至河南、山东、山西的部分地区。演出时观众的热烈程度让他们久久难忘。
赵合增:“多的时候有上千人,不管到哪把锣鼓一响,笙笛一吹,人精神都焕发,都非常高兴。走到山东,在公园里演出,真是人山人海,都是聚精会神地听咱这乱弹,唱一段都叫好。老人都拉住演员,不叫散,还得演还得演。”
订单满,人气旺,威县乱弹给冀中南地区的老百姓送来了无数的欢乐。威县乱弹起源于明末清初,属于中国传统地方戏曲乱弹的一个分支西路乱弹。那它为什么被称为乱弹,乱在哪里呢?
威县原文化馆馆长、国家二级导演陈庆存:“它因为吸取了别的众家之长,所以叫乱。就是什么都会的意思,它多种剧种形成到一块。演出的时候它拿弹拨乐器伴奏,琵琶、月琴,用这种乐器伴奏,没有弦乐,所以叫乱弹。”
威县乱弹在威县以及周边的临西、广宗、平乡、巨鹿、清河等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表演艺术家,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孟宪坤、王长发、王其昌等,他们的演出让观众如痴如醉,在当地流传着“宁舍十两金,也得看孟宪坤”等顺口溜。
陈庆存:“孟宪坤嗓音洪亮,扮相俊秀,艺名叫大眼明。宁舍十两金,也得看孟宪坤。当时卖票,农村经济不收入,卖点东西换点金子他也得看孟宪坤去。意思是孟宪坤唱得好,影响面特别大。对于乱弹他非常有造诣。”
1959年剧团曾经有机会给周恩来总理演出,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著名乱弹表演艺术家孟繁真当时就在团里,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记忆犹新。
孟繁真:“心情高兴地都说不出什么来了,一说总理要来咱就准备戏,演《赵云诉功》这个戏。都认真又响排一遍,准备好服装,准备好道具,到那时候咱一丝不苟,坚决得闹好,迎接总理观看咱乱弹。”
陈庆存:“周总理上邯郸视察当时,威县乱弹剧团准备给周总理演出。周总理对威县乱弹剧团非常感兴趣,当时周总理曾经对乱弹做过指示,说乱弹是个地方剧种,一定要保护好,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把这个剧种一定继承发扬,把各个剧目整理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他当时这么说的。”
2008年威县乱弹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威县乱弹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威县乱弹一共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常年演出的剧团4个,从业人员60多人。威县成立了“乱弹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乱弹保护工程学术小组”。
威县文化体育局局长杨立群:“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威县乱弹不会失传,而且还会发扬光大。”
图为村民正在演奏威县乱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