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由戏剧大师田汉编剧,洪深导演的话剧《丽人行》在无锡首次公演。这部话剧不仅打破了最多场次、幕景的纪录,还在全国刮起了一股“丽人风”。67年弹指一挥间,《丽人行》已经成为戏剧专业的经典剧目,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导演和演员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排练和演出的。如今,曾参演《丽人行》的90岁老人赵沅,开始还原这部话剧的诞生过程。
丽人行之原始版
讲了什么内容? 3个女性共同抗日
1947年,《丽人行》由当时暂驻无锡的抗敌救亡演剧九队(简称“演剧九队”)排演,戏剧大师洪深导演,中国话剧一代“青衣”朱琳饰演梁若英,名伶于茵饰演李新群,田野饰演金妹。
据了解,田汉的这部戏,是以抗战胜利前夕沦陷区的上海为背景。贫苦的金妹夜班回家路上被日本兵强暴,随后又接连遭遇工厂倒闭、地摊被没收的打击,被迫沦为私娼。
受过良好教育的梁若英对革命充满向往,却没勇气抛下荣华富贵,与银行家王仲原同居,直到发现王仲原的卖国罪行决心加入革命。
李新群则是剧中的地下党,不停地引导金妹和梁若英反抗命运。最终,3个女性一起期盼着胜利的到来。日本人走后,3位女性并没有等到盼望中的胜利。
结局有何用意? “胜利美景破灭了”
《丽人行》是田汉1946年开始创作的剧本,《丽人行》主角之一,扮演金妹的田野在回忆录中写道:“田汉曾告诉过我们,他1946年在昆明和闻一多商议,计划发起反对蒋介石统治的政治运动,然而他刚离开云南,闻一多和李公朴就遭到特务暗杀。”
话剧史家石曼公开发表的《我看丽人行》一文,这样写道:“《丽人行》告诉人们,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以后的美景全破灭了,人民被骗了,这场"胜利"不属于人民。”
“举世争和战,全民迫生死,愿将忧国泪,来演丽人行”。上世纪40年代,上海《大公报》刊登了田汉为话剧《丽人行》演出的感怀赋诗,一下子激起被日军压迫多年的国人共鸣,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青年纷纷前往无锡,一睹《丽人行》。
1947年3月9日至4月1日,《丽人行》在无锡连演26场,创造了当时话剧场次最多,使用幕景最多的纪录。茅盾、柳亚子、梅兰芳、熊佛西都呼吁大家去看。
丽人行之前传
抢在劳军前,15天“闪击”排练
《丽人行》获得巨大成功,然而这部话剧从排练到公演,几经周折,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
在管制较松的无锡演出
田汉创作《丽人行》,本打算让于伶任社长的上海戏剧社来演。于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上海领导进步青年文艺活动。
1947年初,上海戏剧社却遭遇了国民党前所未有的审查,一些进步演员被逮捕。周恩来指示于伶暂停上海活动,田汉找到了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的洪深。
当时23岁的赵沅曾跟随洪深去上海一些话剧社谈戏,但因为题材太过于敏感,上海的一些话剧社纷纷摇头不敢接演,这时候,洪深想到了抗战胜利后驻扎在无锡的演剧九队。
洪深清楚,这个演剧九队的队长吕复虽然是国民党官员,但和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关系密切,而且国民党对无锡的文艺活动控制较松,由他们来演最合适不过了。
台词来不及印就手抄
演员朱琳在《丽人行首次公演回忆》一文中写道,“1947年2月21日,洪深同志带着十几个学生,为了导演《丽人行》来到无锡。”
不知道什么原因,国民党当局突然要求演剧九队到江西慰问军队。正当洪深和学生们失望之时,队长吕复找到洪深商量,他打算先找理由拖延几个月,希望洪深能缩短排练时间,争取尽早演出。
有了吕复的保证,洪深决定用“闪击的手法”把戏排练出来。出演报务员等龙套角色的赵沅,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紧张的拍戏过程。《丽人行》在公花园的旧祠堂里排练,来不及把剧本整本油印出来发给演员,洪深就让学生一段段抄下来油印,让演员先背。
洪深和吕复还一起设计舞台背景,寻找演出场地。由于需要13堂布景,很多演员觉得很难搬上舞台,但洪深和吕复却力排众议,坚持按照田汉的剧本排练。仅用了短短15天的时间,《丽人行》就排练完毕。
导演上暗杀名单,请持枪大兵护演
就在话剧公演的前几天,赵沅和几个同学却发现,“祠堂附近突然多了一些人。警觉的演剧九队队长吕复,立刻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关系打探,意外得知洪深居然上了毛人凤的暗杀名单,而且是第17名。”要知道,毛人凤的暗杀名单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李宗仁、傅作义、宋庆龄、张学良等。
面对特务的威胁,洪深在最后一次排练中,坚决地告诉演员,“《丽人行》无论如何都要演出!”队长吕复让跑龙套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在舞台周围藏好棍棒,出现危机时可以保卫舞台。
此外,吕复找到了军队的一位团长朋友,请他和部下带着枪守在剧院门口。特务看见剧院门口持枪的大兵,果然没有一个敢动手,26场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此时,上海一些进步剧团相继在国民党当局的威胁下解散。演剧九队征得地下党组织同意,借用演出公司名义转战上海,每天都演日夜两场,场场客满,在上海又演了1个多月。《丽人行》这部戏先后经历了无锡、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在全国刮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丽人风”。
丽人行之重生版
导演洪深学生、原省京剧院院长赵沅:
跑个龙套让我骄傲一辈子 希望无锡能重刮“丽人风”
《丽人行》成就了上世纪40年代话剧的高潮,被许多现代戏剧工作者称为中国首部女性意识流作品。
如今,67年过去了,赵沅介绍说,当年参加《丽人行》演出的演剧九队变成了现在的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当年的演员大都各奔东西。解放后,田野、于茵、朱琳等演员去了北京。赵沅则留在了无锡,继续从事话剧创作,后来又成为了江苏省京剧院院长,直到退休。
67年来,赵沅主演、编排了许多剧目,他始终引以为傲的,还是在《丽人行》跑龙套的经历。因为《丽人行》,年轻的赵沅有了和田汉、洪深等戏剧大师共事的机会;也因为《丽人行》,让他看到了文艺界一大批进步人士联合起来反抗黑暗统治的决心。
退休以后,赵沅陆续和当年参与《丽人行》的演员恢复了联系。大家一致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把《丽人行》重新编排出来,但因为当年的许多演员已经过世,这件事一直没有做成,成为90岁高龄的赵沅心中的一大遗憾。
两个月前,赵沅收拾了南京居所的行李,独自搬到无锡开始收集《丽人行》的资料。今天的无锡“公花园”,当年排练的旧祠堂和演出的剧场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无锡市档案馆,赵沅幸运地找到了当年《丽人行》的一些演出资料。他还到上海人艺,查找并复印了演剧九队演员们关于《丽人行》的口述回忆资料和当年的照片。赵沅告诉记者:“我想把《丽人行》的所有故事和演员都记录下来,希望年轻人看到后,能把这部著作重新排演出来。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再次在无锡的"公花园",看上一出《丽人行》。”
上世纪60年代话剧海报
赵沅希望年轻人重新编排话剧《丽人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