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关圣杯折子戏大赛的结果终于出炉。整体上看结果还算公平,戏迷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实际上运城市能举办这样的大赛,不论结果怎么样,都是一件好事。所有的演员和戏迷,当抱着学习和参与的态度,因为大家都是为了蒲剧能好。但为了精益求精,好事办好,还是想发几句牢骚,并不是为大赛添乱,为蒲剧添堵,实在也是为了蒲剧能好。谢谢朋友们能够理解。

一、公立剧团大团圆拿金奖。

金奖十名,基本上除了民营蒲剧团、以及眉户团、豫剧团、曲剧团,其他公立剧团一家一个金奖,属于大团圆的结果。唯一遗憾的是平陆县蒲剧团,据说平陆团准备不足,三个折子戏不到两个小时就演完了,很仓促,也没有发挥出平陆团应有的实力,按说平陆团还是很有实力的。也告诫以后的剧团,参加这样的大赛,不管你有多强的实力,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就会遭遇滑铁卢。

对于这样大团圆式的结果,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大团圆的结果,主要考虑到剧团的整体名额分配,不让哪个剧团过分难堪。问题是艺术的精湛与否应该是金奖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有的剧团就应该两个金奖也不过分的,和谐的结果只能是牺牲掉一个,就比较遗憾了。但是反过来我也想,假如没有名额的限制,某个关系户的剧团是不是就可以拿两个甚至三个金奖了?那样,还不如现在的名额分配大团圆式结果了。

二、民营剧团夹缝中突破重围。

民营剧团此次的表现也相当让人欣喜。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摘得了民营团唯一的金奖。张雪反串演出的《铜台救主》着实精彩,让评委想和谐也和谐不掉,否则评委的良心也会不安的。因为所有剧团的整体名额分配,原晓的《断桥》虽然也具备了角逐金奖的实力,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拿银奖了。在青年演员中,原晓应该是佼佼者,甚至有戏迷评价称多年后的原晓当是冯派第四代掌门人的有力争夺者。

河东团芯茹的《教子》没有拿金奖,多少戏迷为之愤愤不平。也确实是如此,不仅为芯茹鸣不平,更是为冯派鸣不平。原晓和芯茹,都没有拿到金奖,冯派拿到了两个银奖,有遗憾。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冯派的潜力。无论是原晓还是芯茹,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演员。从她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对传统的坚守和敬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冯派的希望,甚至蒲剧的希望,寄希望于她们了!

三、青年演员崭露头角。

金奖演员中涌现了不少二三十岁的青年演员,这是好事情。如果评出来的金奖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演员,倒真的是失败了,蒲剧就没希望了。因为那说明我们蒲剧青年演员的培养工作失败了。青年演员,是蒲剧发展的希望,蒲剧的未来要靠他们。但是金奖的名额有限,青年演员拿金奖,必定会有中年演员拿银奖了。我理解的中年演员拿银奖,有高风亮节的因素,很多拿银奖的中年演员都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值得青年演员去学习;青年演员拿金奖,有鼓励的因素,更应该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青年演员要戒骄戒躁,拿了金奖的,未必比没拿金奖的高多少,强多少,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九三年的梅兰芳京剧大赛武生组,应该也是为了推新人吧,年轻的奚中路拿了金奖,中年的李玉声拿了银奖。但是多年以后,金奖演员奚中路拜师银奖演员李玉声,堪称一段佳话。希望我们的蒲剧人能够读懂。

四、须生戏和关公戏遭遇金奖的滑铁卢。

多少年了,蒲剧界一直抱怨蒲剧没有好须生。我经常说,蒲剧的好须生多的是,虽然达不到闫逢春和十三红那样的高度,但佼佼者还是不少,但是大都潜伏在基层剧团。地市剧团你想发现好须生是难上加难。但是县剧团就不一样了,哪家县剧团都能找出一两个好须生来。这次的折子戏演出,县剧团的好须生可以说是集体出动了,表现也相当精彩,引起戏迷的阵阵喝彩,但是评出的结果来看,全是银奖,让人看不懂。这是干什么,想把蒲剧须生这个行当消灭掉吗?

还有关公戏也是集体摘银。安存的《华容道》确实是金奖,但安存是准梅花,另外安存的本工行当是小生,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的关公戏,都是银奖。这符合这届大赛的宗旨吗?要知道这届大赛可是名字叫做关圣杯折子戏大赛。关公戏剧目不多,倒不如分出来,授予特别奖;也是对关公戏的鼓励。关公戏的难度大,费力不讨好,如果扼杀,关公戏的复兴就永远是个梦了。

金奖名额有限,照顾来照顾去,和谐掉了须生和关公戏,这也无可厚非。问题是照顾也应该有个边界,不应该完全没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