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本报记者面对面“推剧皇后”杨敏

她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凤台县推剧团的“名角儿”,因出演推剧《小女婿》中的“杨香草”而一举成名,被誉为“推剧皇后”。

她十七岁进团,先后成功塑造过十余个推剧舞台角色,三十岁时却因特殊年代的政治因素离开了苦苦钟爱的推剧舞台。

如今,已是76岁高龄的她虽然退休在家,却仍旧活跃在基层文化界。时光的逝去赋予她更深层次的底蕴,如酒酿般,恒久至醇。

她,就是杨敏。

少年成名 力作等身

初见杨敏老师,她正坐在家中的床边陪丈夫说话,年届古稀的老人虽发已花白,可仍旧拥有儒雅的气度,有一种普通老人所不具备的气场:从容、淡然,与众不同却又平易近人。年轻时的杨敏,她的艺术人生中充满了太多掌声,奏响过太多的华彩篇章。而如今,早已进入暮年的她,依然思路清晰、谈吐得体,颇具大家闺秀的风采。走近她,聆听她,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到,这是一个为艺术而生的人。

杨敏出生于凤台县城关镇,自小喜爱“唱曲儿”,浸润在中国戏曲那唱、念、做、打的艺术氛围中,杨敏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2岁第一次登台,杨敏就用孩子的纯真烂漫成功饰演了“头束发髻、身扎围裙”的小媳妇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博得了十里八乡父老的的阵阵喝彩。

1951年,15岁的杨敏应招进入阜阳农田水利训练班,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她仍旧不忘唱戏。两年后,杨敏又进入凤台县文化馆,同年,她又被调至凤台县推剧团任演员,当时正赶上宣传婚姻法,剧团便要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中央下达关于“推翻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政策。杨敏接手的第一个戏是《柳树井》,她扮演剧中人“招娣”,也正是从那时起杨敏正式走入了自己的推剧人生。

“当时刚满十七岁,根本还不懂什么叫演戏,只知道唱,不懂用心去演。”谈及刚刚迈入演艺生涯时的情景,杨敏觉得似近在眼前。当时正恰逢中央戏剧学院舞蹈教师徐晓钟、李正等人到凤台学习花鼓灯,徐晓钟就成了杨敏学习推剧的启蒙老师。如何做戏,怎样寻找潜台词,如何假戏真做找感受,怎样深入角色……徐晓钟的殷切指导,使杨敏进步很快,《柳树井》一经推出就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如潮。而随后排演的《小女婿》,杨敏因为饰演 “杨香草”而一举成名,感人至深、情真意切的表演更是给杨敏冠上了“推剧皇后”的美誉。

推剧皇后杨敏

历尽磨难 古稀收徒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当杨敏老师微眯着眼睛,娓娓道来她的人生故事时,看似轻描淡写、宠辱不惊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并不平凡的生命历程:1953年-1956年,杨敏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辉煌时期,那时的她曾幸福的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倘佯在推剧的海洋里,感受那清新活泼的“四句推子”带给自己的无穷快乐。然而,1957年突如其来的反右派运动却令杨敏始料未及,正值演艺事业高峰的她遭遇了迫害。“离开推剧舞台根本不是我所愿啊,30岁正是舞台表演的黄金年龄,可那时的我却不得不向心爱的舞台和热心的观众告别……”曾经的辛酸往事依旧让杨敏痛心不已,而当时因为不得已烧掉了记录自己推剧人生的珍贵照片,也使她无比后悔。如今,我们已无缘看到杨敏老师年轻时的梨园芳华,只能从只言片语的描述中拼凑那曾经无比辉煌的过往。

近年来,伴随着淮南市推剧研究会的成立,推剧也在经历了历史上“两起两落”的跌宕颠沛之后,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淮南魂”的重要文化标签。在推剧进入历史发展的低谷时期,杨敏也从未放弃过拯救推剧的重任,而今,推剧在新时代的复兴工作,自然少不了杨敏的加入。2009年的一天,杨敏在外出采风时,偶遇了凤台县某民营剧团的推剧演员陈婷婷,即将年满20岁的小陈虽然在推剧演唱的过程中吐字归音不是很准确,动作也稍显稚嫩,但是从小陈演戏笃定而认真的眼神中,杨敏老师看到了推剧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正由于如今推剧处于后继乏人、濒临消失的紧要关头,杨敏萌生了招收年轻徒弟、传承推广推剧的想法。终于,在市推剧研究会的积极促成下,陈婷婷如愿以偿成为了“推剧皇后”的正式弟子。

“我只是想要有人能够把推剧继续好好唱下去,如果它消失了,实在太可惜。倘若有年轻人真正从心底热爱它感受它唱响它,我的毕生夙愿也就完成了。”杨敏表示,推剧需要重新注入年轻的血液将它发扬光大,通过不断融合我国各地方剧种(如鲁剧、豫剧、吕剧、黄梅戏等)的不同声腔,创新组合成“精华之声”。拜师只是一种仪式,旨在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推剧、热爱推剧、传承推剧,好好保护这一淮水文化的艺术瑰宝。

玉壶冰心 永系推剧

作为公认的推剧花旦代表人物,杨敏的一生都在为推剧的改良进行不断地创新,她常常运用黄梅调、越调、吕剧调等兄弟剧种的精华,融汇杂糅进推剧,加之乐师的默契配合,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杨敏唱腔”,把本腔发音改为高胡领弦,获得了戏迷朋友的一致认可。在演出道具方面,杨敏也对旦角头饰能否在京剧与花鼓灯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和改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推剧是淮河流域的特有剧种,那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装扮,如头顶花饰的用料就应采用质量较好的绢花,花鼓灯的扇子和手巾可在生活戏中予以保留,以此呈现出推剧独有的艺术风格。

杨敏老师一生爱戏,从小练功吃苦,也曾抱怨生气;“文革”时被批斗游行,白白耗尽10年青春,她也哭过、恨过。可是几十年来,虽然离开了推剧舞台,杨敏的心却一刻也忘不了它,有时午夜梦回,仍然哼唱着自己钟爱的推剧。对于学习推剧,杨敏从未后悔过。“我的眼泪、我的快乐、我的痛苦、我的梦想,以至于生命,都在戏里。” 杨敏的生命都沉浸在推剧的艺术中,走在马路上,街上的人和房子有时都会化作舞台布景,她就会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想象着那些人物是什么感觉?动作、声腔、韵律是怎样的?故事该如何编排?对杨敏来说,艺术无处不在,推剧无处不在。

人生就是一个远行与回归的过程,繁华终会落尽,苦难也不会是永恒。经历了年轻时候的颠沛岁月,如今的杨敏老师和丈夫许老在公安小区的住房里宁静的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闲来无事,杨敏有时会在家中宽敞明亮的书房中挥毫泼墨,有时会和老伴去龙湖公园散步观景,有时也会唱上几曲。七个子女因为家教良好,都事业有成。如今杨敏老师家已是三世同堂,可以说,她已达到了传统中国人最理想的境界,福、禄、寿齐全,家庭和美,子孙孝贤,安宁幸福。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杨敏老师就像一位相识许久的忘年老友,给人无限的亲近感。素朴无暇的人生虽然在时光中垂垂老矣,但那份年轮带不走的优雅从容,在惊涛骇浪的岁月中愈加显现出人性本真的光辉。“一片冰心在玉壶”,杨敏老师对推剧倾注的毕生感情,或许就是对这句诗的最好诠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