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西秦戏古今
本文系作者受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香港中国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之聘约,于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应邀赴港演出前夕——2007年8月2日晚,在港方举办的西秦戏专题讲座演讲全文。——题记

概 说

西秦戏,初考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后与地方民间艺术和民情风俗相结合,至清初逐渐游离于本腔(西秦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西秦戏剧种。音乐唱腔为齐 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有正线、西皮、二黄,还有少量昆腔与杂调,正线为本腔。设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红面、乌面、公末、丑、婆十个行当。剧目积累一千多个,有“四大传”、“八小传”、“四大弓马”、“三十六本头”、“七十二小出”之分。表演风格——武戏粗犷、豪放、激昂、雄浑、气派大方;文戏细腻、柔情、传神、唱做俱佳。剧种植根海陆丰,流行于粤东、广州、香港、闽南、台北(今称北管戏)辐射东南亚。

西秦戏,有史可查的曾有过39个班子和51个走唱曲班。历代名伶辈出,在乾嘉年间、辛亥革命前后、苏维埃运动时期和解放后,曾有过几度辉煌。

海丰县西秦戏剧团是祖国解放后,以仅存的一个民间庆寿年职业剧团为底子,汇集了各行当所有老艺人发展起来的。从此,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一面挖掘传统 剧目和表演艺术;一面培育新人,而且吸收女演员,改变了历史上全男班的落后状态。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常演剧目近百个(传统为主,创作、移植、改编为次),处于黄金时代。
“文革”期间,剧团被解散。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剧团建制,但由于艺员流失,特别是老艺人先后辞世,青黄不接,以致行当奇缺。有幸得党和政府的扶持,大力抢救,才得以起死回生。在参加国家、省、市多种艺术汇演和重大赛事上,剧目、剧团、演员皆获佳奖。

近年来,剧团从低谷奋起,由每年演出几台戏攀升到200多台(折合600多场),创下了历史的新高。1992年被文化部称为“天下第一团”,2006年获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秦戏

西秦戏

西秦戏

西秦戏

西秦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