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才培养是戏曲艺术得以发展和赓续的根本。相比戏曲研究的其他领域,戏曲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显得冷清得多,尤其是对戏曲人才培养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等,缺乏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日前,由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冉常建担任首席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承担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在北京开题。课题在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下,汇聚各方科研力量,旨在为我国戏曲人才培养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
开题论证会上,冉常建表示:“我国戏曲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学校教育、院团传习、师徒传承、家族培养4种基本模式,它们分别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不同作用。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的相关文件,完善戏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戏曲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使戏曲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和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的高度,有必要对我国戏曲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统化研究,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养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本课题将在进一步搜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戏曲人才培养现状开展充分深入的调研,以提出集历史性、社会性、前瞻性、继承性等为一体的现代戏曲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推出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创新性和传世价值的研究成果。“本课题将对戏曲人才培养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为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提供纵向的历史支撑;同时将对戏曲人才培养现状开展更为充分和深入的调研,为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提供横向的现实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课题将对戏曲人才培养的核心,即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深入地进行挖掘、整理、归纳,进一步探寻戏曲人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并力求做到从古至今、从京昆到地方戏、从中专生到研究生,全面、立体地总结戏曲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并反哺教育教学实践。”冉常建告诉记者。
冉常建表示,本课题的总体目标是在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戏曲高等院校探索以学分制为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科班的因材施教与现代大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相结合,促进戏曲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发展。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本课题设置了3个子课题,即“戏曲人才培养文献收集与研究”“戏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和“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其中,“戏曲人才培养文献收集与研究”纵向梳理了百年来戏曲人才培养的各种文献档案,为课题提供充实的历史资料;“戏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借助中国戏曲学院牵头的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的力量,横向调查了我国戏曲学校和主要戏曲院团的人才培养情况,为总课题提供充足的现实依据;“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通过对百年戏曲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达到对戏曲人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力求使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各个教学阶段既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又相互贯通、有机衔接。3个子课题虽各有侧重,但互相渗透,形成了对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的多方位、立体研究。
本课题拟定于2022年结项,《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戏曲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和《戏曲人才培养与教育文献汇编》3本专著将作为最终成果,拟定于2023年出版。
会后,业内许多专家学者对课题表示高度赞扬和期待。专家表示,在戏曲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研究的现实情况下,该项目无论是从响应国家繁荣发展戏曲文化政策的角度,还是从提升戏曲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