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急着来演出,老婆面条没煮好,我一着急喝了一碗卤子就来了。到现在嗓子还没化开……”在吉林省长春市一间小咖啡馆里,泰友曲艺社演出的第一句话就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

如今,像泰友曲艺社这样的“草根”文艺团体在长春市还有很多。从去年开始,吉林省尝试建立民间民营演出联盟,借强扶弱,给支持给名分,极大激发了泰友社这样的“草根”文艺团体的创作热情,搅热了演出市场,给老百姓带去了新欢乐。

“体制外”文艺团体“野蛮生长”

泰友曲艺社是长春市几个喜欢相声的青年一起组织起来的。他们没有钱、没有排练场地和固定演出场所,长期以来都是“打一枪换个地方”。但是他们有热情,有兴趣,而且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吉林省委宣传部在一次“文艺沙龙”中发现了这支隐藏在民间的艺术力量。“不了解不知道,吉林省民营院团至少有300多家。尽管规模小、分布散,但是汇聚在一起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吉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周刚说。

去年7月,在吉林省委宣传部的直接倡导下,“吉林省民间民营演出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实行自我管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只担任“联系人”、“支持单位”角色;成员之间“平等互补”,互通有无,舞台、票务、人才等资源统筹使用,演出收益完全归联盟成员所有。

从“地下”到“地上”

“加入联盟前,从来没想过会在正规剧场里登台演出。”三四剧社负责人黄莺说。这个草根话剧社有成员十几个,几年来艰难求存。他们排练在毛坯房,服装自己买,道具从家里拿或者找人借,演出场所只能借学校的教室和咖啡馆。

去年加入联盟后,联盟成员长春关东剧院免费给他们提供剧场、灯光。“那么多观众,在舞台上演出的感觉太好了。”黄莺说。如今还有联盟成员愿意给他们提供更大的演出场所,黄莺现在担心的是“我们还撑不起那么大场子”。

走上前台的不仅仅是演员。因为没有演出资质和手续,过去小剧社卖票也是偷偷摸摸的。加入联盟后,联盟成员吉林省演出公司帮助他们协调票务资源,收入归剧社。“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卖票了。”泰友曲艺社负责人太荣剑说。钱虽不多,一场千八百元,但是比钱更重要的是有了“名分”。

有困难找“盟主”

自从担任吉林省民间民营创作演出联盟的理事长,吉林省东北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普安更忙了。“大家都叫我‘盟主’,有事情都愿意来找我。”在给许多联盟成员提供演出场所等支持的同时,他也发现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和节目,并吸纳到自己的演出中来。“联盟成员相互成全,共同发展。”

据了解,联盟成立一年来,义务演出五六十场,大大小小的商业演出不计其数。许多民间文艺团体慕名而来,成员已经从23家发展到现在的50家,涵盖话剧、曲艺、魔术、歌舞、表演团体以及文化经济公司、艺术教育机构等。今年9月,联盟还将举办“演出季”,为市民持续演出一个月。

吉林省委宣传部作为联盟支持单位,一直积极协调省内外媒体,展示联盟风采。周刚处长说:“无论体制内外、专业业余,只要能为吉林文艺发展添砖加瓦者,皆可携手相伴,引为同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