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新唱美名扬——探秘群星奖金奖作品花鼓小戏《人怕出名狗怕叫》
2014年1月23日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奖作品及2013年常德鼓书进京展演的一共9个作品回归故土常德,在市文化馆再次上演。9个精品作品涵盖了常德花鼓小戏、常德丝弦、常德鼓书等多种常德地区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让常德人民再次感受到了常德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当晚舞台上群星奖金奖作品花鼓小戏《人怕出名狗怕叫》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戏用亲切的常德方言进行对白、演唱,语言生动幽默,故事以小见大,讽刺了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的现象。舞台上村长夫人一句挖苦:“发票上就写狗饲料,统一报销!”逗得现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常德花鼓戏与湖南其他5支花鼓戏最大的区别在于,用假嗓翻高八度唱句尾的方式演唱,这在全国的花鼓戏中是独一无二的。”2月14日,记者见到了花鼓小戏中村长夫人的扮演者朱晓玲女士。在她的介绍下,常德花鼓小戏《人怕出名狗怕叫》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幕后团队的创作故事
2009年,在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工作的朱晓玲,正为2010年鼎城区春晚节目的事烦恼,区里要他们出一个常德花鼓戏的新节目,但当时手里没有好的剧本。好在经朋友介绍,她无意中得到了当时正在岳阳电视台工作的编导王密根的电话号码。
“王导虽算不上多产的编剧,但他在花鼓剧作界内也算是小有名气。”朱晓玲告诉记者,王密根是上海戏剧学院编剧系科班出身,现在50多岁的他已经是国家一级编剧了,他的花鼓戏作品《补票》和《春雨》都获得过中国艺术节的群星奖。
联系上王密根后,马上《人怕出名狗怕叫》的剧本就吸引了朱晓玲,在她的推荐下,剧本很快获得了区里文化局和导演石柏林的认可。
“石老今年都68岁了,是国家二级导演,2012年在澧县排大戏《蒋翊武》的时候被查出已是肺癌晚期。”朱晓玲说,记得2013年节目送到国家文化部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节戏剧类节目复赛、决赛的时候,由于演出时长过长,要求节目进行删减。当时正在做化疗的石柏林导演强忍病痛,还是坚持参与了剧目最后的两次修改工作。
《人怕出名狗怕叫》的编曲是从湖南省艺术研究所退休的,国家一级编曲胡建国,说到这个名字,朱晓玲有意压低了声音,“胡老先生两年前参加完节目第三次修改后,就因肺癌突然离世了。”
从医院得知,胡建国老先生是在去世半年前才知道,自己已经是肺癌晚期的。得知消息后,要强的胡老先生,没有把病情告诉任何人,他依然每天正常参加剧组编曲工作,直到突然去世。
“其实胡老对我们团和常德花鼓戏的感情非常深。”朱晓玲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参加知青下乡,就在我们团工作过,他对常德花鼓戏非常了解,他手上有很多常德花鼓戏珍贵的资料和历史文献,甚至连常德花鼓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都是他组织的。
对于剧中村长的扮演者江正彬、高秘书的扮演者章宏和自己,谦虚的朱晓玲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她把更多的赞誉给了这支幕后的精英团队。
一波三折的夺奖经历
2010年的鼎城区春晚上,常德花鼓小戏《人怕出名狗怕叫》第一次正式演出,演出效果如预期一样非常好。朱晓玲告诉记者,她专程看了鼎城春晚的全程录播,但从头到尾看下来,所有的节目都播了,就是没有他们的花鼓小戏。
是表演出了什么问题吗?不是通过区里的审核了吗?后来在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是区里的几位领导看完小戏后,认为戏中把干部比作狗,对白、唱词过于辛辣,剧情讽刺意味太重,怕影响不好,所以就没有播出。
2012年9月16日,剧本、唱词经过多次修改之后,还是顶着压力坚持报名参加了在岳阳举办的第四届省艺术节,没想到节目获得了戏剧类作品中的一等奖第一名的殊荣。这并不是一次不完美的演出,朱晓玲说,多次的修改、删减减弱了剧情的张力和演出的效果。
节目获奖后,终于受到了市里的高度重视,于是又申报参加了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在山东威海参加戏剧类节目复赛的时候,我们按组委会的要求把节目从最初的28分钟删减到23分钟。”朱晓玲说,复赛一共有14个节目进行评选,我们第七个出场。没想到,比赛时却出了意外状况。由于平时排练3名演员习惯用胸麦,但比赛现场却只有耳麦可用,更糟糕的是现场耳麦由于型号大小的关系,根本挂不住。“当时在台上我们无法专心表演,必须随时注意耳麦是否掉了,所以演出也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不过好在节目最终还是顺利通过了复赛。
决赛前,剧组突然接到通知,所有参与决赛评奖的戏剧类节目都必须把时间控制在18分钟内。从最初的28分钟到最后18分钟,要减掉节目的三分之一。“要把剧本的故事讲完整,我们必须从每一个表演细节上去卡时间。”朱晓玲调侃道,最后节目以“17分50秒”夺得了群星奖金奖。
对于3位演员来说“卡时间点”的表演限制了他们演技的发挥。但朱晓玲却不这么认为,“这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表演,剧本每一次演艺都会遇到不同状况,演员每一次表演都会有不同的发挥。”
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
常德花鼓小戏《人怕出名狗怕叫》从创作以来经历过种种磨难,它的成功不仅是剧组的功劳,我们还要看到它身后有一个正不断强大的后盾——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在支持着它。
“我们单位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属于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朱晓玲告诉记者,单位的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常德县花鼓剧团,1997年开始办常德丝弦艺术剧院。现在单位主要从事常德花鼓戏和常德丝弦的创作、表演。
经过60多年的发展,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早已今非昔比,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近几年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
“单位以前有一个老剧场,但上世纪70年代被一把火给烧了。”朱晓玲告诉记者,现在市里为了推广、传承常德的传统文化艺术,准备3到5年内,在市区为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专门建一个可容纳200人的剧场。加上现在鼎城区文化中心那已有的一个能容纳600人的剧场,到时候形成江南江北两剧场,可以方便更多的常德人去领略家乡的传统文化艺术。
为带新人,培养好苗子。单位2007年下半年开始与芷兰实验学校合作,将常德丝弦作为小学的特长课编写进教学大纲,剧团组织教学小组,为五六年级学生传授丝弦知识。今年,单位又与芷兰实验学校签订两年协议,建起一座教学基地,开设常德丝弦课程,每周为10个班、700名五六年级学生上20节课。
今天,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常德丝弦艺术剧院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像《人怕出名狗怕叫》这样能代表常德传统文化艺术的作品走上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舞台,让更多人知道常德。
相关链接:
中国艺术节: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1987年秋,由中国政府批准,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艺术节,原则上每三年举行一届,节期为15或20天。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所在省、市的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