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流芳百世的文艺精品,就因为艺术家塑造了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如何塑造人物,特别是在戏剧中,的确是个艰巨而重大的课题。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表演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心里有脸上才会有”。我也就记住了这句话:“心里有脸上才会有”。当我成了一名演员时,在排戏的过程当中,才真正理解了这句“心里有脸上才会有”的真正含义。心里有乃是人物内心世界即人物性格的内在反映。脸上有是人物的外部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外部行动,观众就无法知道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假如没有心理活动,外部行动就失去了创造的依据。所以,我们希望角色的出言吐语,行动举止等,都必须以厚实、准确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动机为基础,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戏谚说:“情动于衷,而行于外”。俗话说“象随心变”、“心里有脸上才有”,这都说明心理活动是外部动作的基础。那些没有充实内心活动的表情,人物就是没有灵魂的驱壳,缺乏生气,丧失活力,纸做的花干巴巴的,不会散发诱人的色彩和馨香。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足以表现出一个演员的功夫、素质、修养,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到的。常听人们说,有人演了一辈子戏,可最后仍不会演戏,我想这就是一个演员是否有所追求,是否达到了作为演员所必须达到的标准所致。这个标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是在演艺圈里混下去,有戏就应付,没戏就应付其它,也能称其为演员。而有形的则是台上一分钟,需要一个人吃多少苦,流多少汗,掉几斤肉,追求和奋斗一辈子,到了台上,一举手,一抬足,一颦一笑等等都能表现演员所塑造的这一人物是否丰富、生动、鲜活;都能刻画出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记得我刚演戏时,在理论上也略知一二,可是每次演出中和演出后,心里都没有底数,不知道我们懂得这些是否用没用到我所饰演的这一人物身上。后来,我经过不断实践,不断琢磨,并运用到我的舞台实践中去,逐渐积累了些经验,有了些长进。

例如在周树山老师创作的话剧《午夜探戈》第二场戏中,看到妈妈留给她的留言条,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但是她说她很忙,晚上有个聚会不能陪我你过生日,希望你能理解她,原谅她。但是当知道她是和她的情人约会去了。演员有一个动作,看完信后,一边走一边把信撕得粉碎,走到台中央头往上一扬,撕碎的信像雪花一样飘落在头上、身上,头顶一束追光直打在身上,这个新颖别致形象生动的处理,源于演员扮演的这个十八岁的小女孩的一种犟傲、反叛的独特心理。每次演出到这里,演员的心都很投入,加上灯光、音乐的配合,台下掌声雷动。看来深挖人物具有性格独特的内心世界,更能促使外部动作形象生动,真实感人。所以说内心世界揭示得深刻,人物个性就更加闪光。

重点处理能深刻展示人物性格。一般的调度,过场、起坐、地位交换等能否突出性格呢?能!因为人物在舞台上行动,哪怕是举手投足都是角色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同样能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不管重点处,或一般调度,只有精确研究性格化的内心活动,才是丰富人物形象的正确道路。

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当变成视觉形象时,必须依附外部行动,没有性格化的外部行动,想创造个性鲜明的人物,那是句空话,特别是舞台艺术。当然,人物创造首先要抓住内心世界为依据,同时必须精心设计体现内心活动的手段——生动、准确的外部行动。只有性格化的内心世界与性格化的外部行动完全统一,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研究人物性格化的内心活动时,一个重要的艺术课题就是要研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动态性、多变性,只有这样,才能演出活的人物和活的内心;而简单化、脸谱化、单一化、静止化的表演,是不会演活人物的,也就根本上任何角色创造。

古今中外的一切戏剧典型形象,几乎都是丰富多彩的“圆形人物”,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