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2012本科2班毕业汇报话剧《宝岛一村》,12月12日—24日在北京电影学院B楼演出。学生汇报不收费用,六点半入场,欢迎观看!
从1949年到60年代,因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发展出了“眷村”这种台湾所特有的有着自己的生活型态与族群文化的居住区域,将呈现出“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这部戏塑造了第一代思乡、盼回的“眷村人”和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透过笑泪交替和心酸诙谐,回顾了台湾最珍贵的族群融合历史。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余光中《乡愁》
演出前一小时,陈兵教授带领全体同学拜台。拜台不是迷信,而是表达对舞台的一种尊重。
六点三十分,观众入场,有一半没有座位,临时用小板凳入座观看,台阶上也都坐满,至此,仍有几十位观众全程站着看完了演出。在此代表2班致歉,剧场规模有限,设计设施等也有缺陷,对不起大家!想观看的请提前一天在本微信留言预约,谢谢。
大幕开启,陈兵教授饰演的说书人是第一个出现的演员。
以下为舞台上演员较多时候的部分剧照。都是观众手机拍摄。
马晓静老师拍摄的首演纪念合影
演出结束之后,陈兵老师布置明日演出安排。
而今晚,
乡愁是一方平平的舞台,
我在上头,观众在下头。
融合着两岸团结、亲情不割的《宝岛一村》今晚将在北京电影学院首演成功。接下来还会一直演出到12月24日结束。同学们如同眷村的人们一样盼望着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而努力表演。之前一直是台湾赖声川剧组演出,这次是大陆北京电影学院演出,两岸一家亲。观众跟着我们一起哭一起笑,我想看完了你会明白为什么天津包子什么味都有,为什么几个男人会因为蒋介石去世而痛哭流涕,你会明白为什么人们离开眷村合影那么五味杂陈,你也会明白为什么开放探亲了为什么有悲有喜。这出戏动用30多演员演绎40多角色,陈兵教授也破天荒一起参与演出,规模之大、动用人数之多在电影学院毕业演出历来罕见。陈兵教授说这是一出培养电影演员的好戏。不错的,但是更需要演员掌握着戏剧节奏去积极紧凑而又要有条不紊的去展现剧情和人物,更重要的是要真情实感的去在舞台上生活在这个眷村,我说乡愁是舞台,我在上头观众在下头。台上是艺术创作,台下是真实生活,但因为这次《宝岛一村》舞台上的一切就是普通生活,观众会有邻家的感觉,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观众不能上台,演员也不能下去,我说这也是乡愁,带着这份感情和理解,我们演员应该更能够渗透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这个永恒理念和态度。
话剧《宝岛一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