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现代剧,一个大难题是程式的突破。中国戏曲程式有一整套独有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一举手、一投足,无一不是规范化的。戏曲要表现现代生活,就应当根据剧情的需要,创造出一套表现新的生活相谐的程式。
看余姚市艺术剧院来沪演出的姚剧《女儿大了,桃花开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出戏实现了龙套的突破。该剧描写了一群年轻的女大学生回到家乡,开展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计划”的故事。于是,在苍老而又疲惫的小村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戏中共有11位演员,其中8位是龙套:甲乙丙丁是4个男性村民,ABCD是4位女大学生。他们的表演打破了传统戏曲龙套的程式。传统戏曲中的龙套,往往是手执一面旗帜,或一个道具,跑几个圆场,便走下场,故名之曰“跑龙套”;而《女儿大了,桃花开了》则不然。8位演员只有性别,没有名字,是真正的龙套。但他们的表演突破了传统戏曲中很少开口的程式,而是又做又唱,又念又跳,忽而列队前行,忽而翩翩起舞,忽而有大段动人的唱腔,忽而又有精彩的表演。甲乙丙丁是4个懒汉,一上场,就通过唱和做,把他们的种种懒散而无聊的姿态,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了。4个村民抬轿一节戏,既吸收了传统戏曲中抬轿的舞蹈动作,又渗入了懒汉的各种神情,也是别有风味。ABCD这组龙套,根据剧情的需要,实现了“程式符号的转换”。4名少女,或是翩翩风采的女大学生,跳起现代舞,唱着“哇噻”歌;或又转换成端庄可敬的医生,帮助4个村民治好了懒病。她们的表演为全剧增色多多。
龙套活了,戏好看了,也为戏曲演好现代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点,值得上海戏剧界学习。(吴兴人)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