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的劝业场一带,过去不仅是繁华的商业区,也集中了很多文化娱乐场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更是天津市的文化中心。那时的天津市民到劝业场去看戏,是指到劝业场一带的剧场看戏,这一地区有很多剧场和电影院,集中了天津市纷剧各种的演出团体在这里演出。

坐落在哈尔滨道的中国大戏院,是当时天津有最最好的剧场。天津市京剧团常年在这里演出。马连良、奎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领衔的北京京剧团,常香玉率河南省豫剧团;严风英、王少舫所在的安徽省黄梅戏剧团都曾在这里演出过。天津市豫剧团常在新华路上的小剧场演出。天津市豫剧团常在滨江道的新中央剧场演出。工人剧场上演.演的是话剧和电影。天祥商场内的大观园剧场演出评剧和河北梆子。劝业商场4楼的天华景戏院经常演出京剧。劝业场6楼的天乐剧场上演曲艺。天津还有很多评剧团、河北梆子剧团、北方越剧团的的曲艺杂技团也经常在这一地区演出。劝业场一带还有光明、和平,新闻,延安、天宫等众多影剧院。当年的劝业场附近剧场林立,京、评、梆、越、豫、曲艺……剧种繁多。各剧种都拥有现在看来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名角。到劝业场看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年代)天津人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是艺术上的享受,也是接受传统与现代教育的重要场所。

当时的天津市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劝业场一带的剧场门口转一转,看一看演出海报和剧照就可以看出众多剧种、众多剧团像摆擂台似的争奇斗艳各显其能。天津市京剧团由杨宝森(1958年病故)、厉慧良、张世麟、杨荣环、丁至云、周啸天、林玉海、朱玉良领衔挂头牌演出;还拥有李荣威‘宋鸣啸、赵慧秋、王紫龄、哈宝山、程正泰二李少楼、刘少泉、王宝春、薛慧萍……众多名角。在演出大最传统戏的同时,还排演了很多新编历史剧与现代剧。如《大名府》、《岳飞与杨再兴》、《火烧望海楼》、《活捉陈长捷)、《六号门》等。

在新编历史剧《大名府》和《岳飞与杨再兴》这两出戏中,天津市京剧团的两大头牌武生厉怒良与张世麟携手合作。《大名府》中厉慧良饰演卢俊义、张世麟饰演史文恭。《岳飞与杨再兴》中厉慧良与张世麟分饰岳飞、杨再兴。两个大武生共聚一台各显神通。厉慧良在表现武生精湛的一招一式的同时.突出了唱功〔“文革”前厉触良有副好嗓子),而张世麟在表现端庄的长靠武生的同时,刻怠表演了他勇猛武生的特长。两位大家在台上对把子、旗鼓相当。观众们在台下大声地叫好,大饱了天津戏迷的眼福、耳福。再看台上配戏的演员们个顶个的都是名角。《大名府》中王宝春演燕青、刘少泉演时迁、水泊梁山的众英雄由李少楼、周铁豪、冯荣焕等武生、武丑、武花脸饰演。红花绿叶一棵菜,那时的天津市京剧团阵容弧大,演员心齐排好戏,让观众满意。观众们能不叫好嘛!

当年我看《火烧望海楼》这出戏时,厉慧良饰演马宏亮,丁至云饰演马宏亮的妹妹,周啸天演天津县令刘杰,宋鸣啸演卖西瓜的于麻子,包式先演洋神甫谢福音,赵春亮与李少广演安三、和武二……满台都是名角。剧情安排得也好,充满了天津的地方特色。第一场场景是天津三岔河口,台上布满了做小买卖的演员,呈现出清朝末年天津的市井文化。李文英饰演的崔大脚,出场一大段天津味的吃喝“卖药糖”,一下就把观众吸引到剧中。厉怒良和刘少泉饰演的马宏亮、刘黑在“夜探望海楼”一场,唱、念、舞把传统的京剧程式巧妙地结合到近代的剧情中。这些艺术家的精采表斌和敬业精神,给了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享受到了主旋律的教育。

天津市越剧团.前身是上海市联合女子越剧团她们把南方的优秀地方戏剧,迁到天津市开花结果,将昊越雅韵传到津门。至今,天津还拥有大量的越迷和越剧禁友。上世纪50年代,她们初到津门,在天华景戏院演出。以后经常在小剧场演出。想当年,越剧团的主演筱少卿、裘爱花、邢湘麟在沪已是享有盛书的越剧艺术家,为传播南国文化艺术,她们放弃了熟悉的家乡生活和优越的生话条件,落户祖国的北方城市—天津市。我在小剧场看过她们演出的《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委婉的唱腔,儒雅的表演,抒情的音乐,漂亮的服饰.如画的布景,使天津观众眼前一亮,再欢上越剧。为了使北方观众听懂唱词越剧团特意为每出戏的唱词打出字幕。天津市越剧团还编排《文成公主》、《云中落绣鞋》等新戏。《云中落绣鞋》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影响全国。郭沫若先生观看了天津市越剧团的精彩演出后,为剧组题词“南花北移”。而主演筱少卿说:“南花北移,那土壤就是可爱可敬的天津观众。”

由于越剧在天津的风行,天津市本土的文艺工作者创新了一个新的剧种—北方越剧。我在天乐剧场、大观园戏院,看过互助北方越剧团演出的《血手印》、《梁祝》等剧。演员们用普通话演明和道白,解决了北方人不懂南音的问题。在唱腔上沿用了越剧的传统板式,适应了天津人的欣赏习惯。那时的越剧都是女子班,而北方越剧是男女同台演出。北方越剧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为越剧当时在北方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豫剧梅兰芳”美誉的陈素立,领衔主演在天津市豫剧团,是由邯郸市豫剧一团引进到津的著名地方戏剧团,经常在劝业场旁的新中央剧场演出。当年上中学的我,看了豫剧《叶含嫣》、《花打朝》后;怎么会有这么好听、好籽的地方戏呀!深为我国在地大物博的基础上还有这么丰富的地方文化西撼动.在《花打朝》中.宋慧玲饰演的程七奶奶,满口的河南口音,风趣机敏。整剧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谈到“到劝业场去看戏”,不能不说说劝业场“八大天”之首的天华景戏院,天华景座落在劝业场4楼,1928年开业。它的旋转舞台在天津众多的剧场中独树一帜。当年,我在天华景戏院看扶新京剧团演出《闹地府》时小盛春饰演的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下场这时舞台缓缓转动,演员随着舞台转动表演布景也是随着舞台转动.变换角度而塑造环境,再加上灯光配合,光怪离奇、太棒了!这就是门口海报宣传的大转舞台。当年能在天华景戏院演出的剧团、个个都是实力维厚的演员。谭小培弟子工则昭率建华京剧团猴戏专业户小盛春与刘汉臣率扶新京剧团、老将赵松樵和李瑞亭、刘朋童、工又娟率建新京剧团轮番在天华景演出.颇似擂台赛,犹如今日的PK。《三打祝家庄》、《五百年后孙悟空》、《怪侠欧阳德》、《龙潭鲍骆》等戏全是新编整理的。票价也不贵.3、4、5角,适合大众消费水平。那时我是学生,花上两角五分买张半票,还能坐上前排好座位。台上的演员深人剧情卖力气地演出,台下的观众认真看戏卖力气地叫好。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享受艺术,演戏和看戏的感觉真好。

每逢夏季,到劝业场去看戏,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天外天消夏晚会在劝业场的7楼屋顶平台上,搭起五六个礴天舞台放映电影,演出欢剧曲艺。成人花上3角钱,儿童半价,看上一晚上戏和电形,又乘凉又休闲真是太舒服了。但是遇雨,露天的演出就全部停止,人们会拥到楼内的天乐剧场粉戏。至今回忆起来是多么的有趣。

上世纪50年代末,找还在劝业场一带,和平影院旁的美协展览馆门外,看了北京京剧团宜传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义务演出。马连良先生清明了《淮河营》选段,上了年纪的李多奎先生坐三轮车赶到现场.唱了《钓金龟》选段。这些名角在街头为老百姓义务演出,那真叫卖力气。天津的市民们围的人山人海,叫好声不断。那时、天津市的各戏剧团体也经常走上街头义务立传演出。在街头遇见赵松饰、白全福等老艺术家幻.会像遇到街坊们一样亲热地互打招呼.都是同志没有一点架子。我晚上常在华安街口的煎饼果子摊上和马三立先生一块排队。刚下夜戏的马老.喜欢吃上一套津味的煎饼果子。他会和学生的我客气地聊上几句.那时的艺杰爽们台下平员近人,台上一丝不苟的做艺。高尚的艺德.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护.这些艺术家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劝业场去看戏,给我们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