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0时,由宁财神操刀的第二部话剧《鹿鼎记》,又将亮相湖南卫视《星剧社》,在小荧屏上与大家见面。对于《星剧社》将话剧搬上电视的尝试,有人兴奋点赞,“坐在家里,也能看话剧啦!”也有人略表揪心,“话剧上电视,必然会导致其内涵的削减。”面对争议,节目制片人张丹丹显得颇为淡定,“其实我们只是想给口渴的观众递上一杯水。”

让“难进剧场的人”看话剧

《星剧社》上周四开播前,持观望态度的戏迷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憋足了劲儿,想要猛批它违背规律。首部戏《21克拉》开播后,他们却打住了。“看到那么多人真心喜欢,就没发。”有人说。不花钱,就能在家看一场“高大上”的话剧,让很多人头一遭接触了这门艺术,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张丹丹原就有此意,“《星剧社》就是给没进过剧场的人看的。”她自己是铁杆话剧迷,但由于生活在长沙,剧场稀缺,只有到北京、上海出差时,才能偶尔看上一场戏,“中国这么大,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有兴致却没机会。为什么不能把话剧介绍给更多的人?”

问题是,从国内外情况看,少有人用电视方式呈现剧场艺术,张丹丹的做法似乎显得“离经叛道”。“话剧、电视剧尽管本质上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它们都是要讲好一个故事。”张丹丹说,“我们看新闻、听唱歌,其实就是在看一个人和那个人的故事。只要有一个故事,就能在电视机前把观众抓住!”

电视节目出新不能只靠样片

不少观众力挺《星剧社》,其实是在为创作者冒险玩创新的勇气点赞。“千篇一律的节目看烦了,我们真的渴望新鲜!”有人说。张丹丹拿住了观众的这种心理,“一个园子里开一种花,怎么会好看?观众对"大路货"不买账,这个时候就得拼脑子了!”

张丹丹分析,很多人创新不成功,一是害怕搞砸了不敢贸然行动,还有很多则是在样片阶段就“胎死腹中”。“一项创新行不行,不能单纯靠样片来试验,因为这仍然是小范围的内行人在评判,我们应该把投票器交给观众!”张丹丹说,《星剧社》的推出,就得益于她去年用爱情话剧来做七夕晚会的试验。

话剧上电视难免“动剪子”

《星剧社》首播后,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指出,它剪掉了很多原剧中的精彩剧情;也有人认为,它镜头切换太频繁,致使连贯的剧情被人为打断。对此,张丹丹解释道,“一部话剧在剧场里演至少俩小时,而我们节目时长只有90分钟,压本子是必须的。”她透露,他们筹备期的一大工作,就是跟主创一一商量,看哪些东西可以拿掉。

“我们屁股坐在电视一方,就必须考虑电视的节奏。你不能把镜头简单停在某个人身上,七分钟以内必须换一种方式。”为此,他们采取了两种办法:把镜头从一个人切换到另一个人、从特写改到全景;加入舞台之外的真人秀内容。“这的确会让人觉得"跳戏",但不这么去做,完全一个节奏地演,观众会更难受。”张丹丹说,他们这样做也是想借力电视给话剧加分,“我们添加或突出的东西,比如演员悄悄滑落的眼泪、出场前的囧态,你哪怕坐剧场第一排,也是不可能看到的。”

首播有得亦有失

话剧制作人李怀珠说:

《星剧社》首期节目播出了很多舞台之外的内容,如演员在后台候场时的准备和心态、上场前后的反差,以及男演员戴反帽子等小的舞台事故,这些“戏外戏”的呈现,弥补了舞台的缺憾。

但《星剧社》有些地方也处理得不够理想。导播镜头有时候切得不够准,会削减话剧的魅力。其中一场戏,男配角是灵魂,正是他的出现,打破了先前的人物关系,推进了剧情发展。但镜头更多停留在主角身上,未能揭示这个“关键的小人物”隐藏的力量。另外,节目组还剪掉了转场的镜头,而这被视为话剧演出的重要部分,观众还停留在上一幕,镜头却“咔”地一下切换到了下一幕。没有缓冲,接受起来很别扭。

包贝尔、海陆领衔主演的话剧《鹿鼎记》剧照

包贝尔、海陆领衔主演的话剧《鹿鼎记》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