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有许多戏曲的音视频文件,对戏曲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既没有文学涵养,又不动脑子学习,把戏词弄错,伤害了本来严谨的戏曲文化。有如下几个例子:
英娘中的唱段“雁南归”里第一句,本来是“望天际”,主人公仰望南归的大雁渐渐远去,直到天际,借景抒情,却被一些不知道剧情又不认真思考的人,根据自己似是而非的感觉,改写成声音相似而意思相差甚远的“往前进”;无独有偶,《屠夫状元》里党凤英一段唱“夜阑人静”被改写成“夜来人静”,还有人把大家耳熟能详的《打金枝》里一句“切莫说你替王传下旨意”改写成“切莫说你的王传下旨意”,一个“替”字,一个“的”字, 一字之差把剧情就篡改了。
还有人是动了一点点脑子的。“夜阑人静更漏响”里的更漏,是古代用滴水的方法计时的工具,用到这里是描写“夜阑人静”的绝妙之笔,也是戏曲剧本既有通俗朴素朗朗上口,又具有古代诗词涵蓄简练的独特文学特点。可是,有人认为剧本有了错误,有的版本把“漏”改成了“楼”字,还有人认为“更楼”怎么会响呢?于是自作聪明干脆把“更漏”改为“更鼓”。
在此还要说几句题外话,因为有人提出异议,说更漏是不会响的,是不是语法不通啊?改了语法就通了。我只能说,中国的文学精湛发达,它会有许多大家不理解的地方,比如无主句,还有缺少谓语的句型。例如:毛主席在“《七律,长征》里写道:”乌蒙磅薄走泥丸“,就是这种句型,乌蒙磅薄会走吗?他的主语是”红军“,谓语是”翻越“,”乌蒙磅薄走泥丸“只是红军翻越的”感觉“,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本人才疏学浅,我们只好共同向专长文学的老师请教了。
戏曲文化从社会道德的教育意义,到剧本剧词,再到舞台表演,组成了综合的艺术之美。希望这些朋友们,以后制作时一定要先弄懂剧情含义,千万别伤害了戏曲文化的精髓。也希望戏迷朋友们学唱,传唱时,核对一下原版原唱,以免以讹传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