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楼先生未演《夜奔》以前,京班未见过谁演过这出戏。我只看过昆弋班王益友的《夜奔》,是一出独角戏。杨先生在一次到上海演戏时和盖叫天先生闲谈提起想学《夜奔》,盖先生说:“我不会这出,您要学只有请牛长保。”几天之后请来了牛先生。按习惯学昆腔戏都是先请吹笛子先生拍曲子,等曲子唱熟了再拉身段。一般拉身段的先生都不管拍曲子。不过杨先生在上海演戏是短期的,每天演出,时间很紧,只是抓工夫“钻锅”学这出《夜奔》,所以破例没学曲子就拉身段,由牛先生一边小声唱着,一边拉身段。这种学戏的方式,是行里常说的"站站地方"而已。回到北京,才请方星樵先生给正规地拍曲子,再把牛先生说的身段串起来。也有忘了的地方就自己想主意。举例来说,据杨先生自己讲:“‘远送登高千里目",抬左腿、亮左掌、右手向前指的这个身段,我就是看了王益友的照片上有这样一个身段,我觉得很好,就借用了。”杨先生把曲子唱熟了,就在家里一遍一遍练,虽然这个时候练的仍然是那一出独角戏,但已经有不少自己的东西,不全是牛先生的原样了。
这出戏已经到了可以下地的阶段,杨先生请来他的把兄王瑶卿先生给看一看,出出主意。瑶卿先生看了之后说:“好!这出戏真够累的。可是搁在大轴,还不够‘一卖"。还得想主意。”于是把这出独角一场的戏变成一出大戏。头场“数尽更筹……”到“……五陵年少”,除念做之外,唱这两支曲子。其余每一场唱一支曲,中间穿插徐宁起霸,王伦、杜千、宋万坐寨。到开打,由钱金福先生设计一套“剑枪”,到“开档”“起连环”的最后林冲换枪和徐宁打一套“九腰封大快枪”“双收”下。林冲下场的亮相是把甩发抡起来张嘴咬住,正在底锤锣上,狠、准、脆,异常精彩。杜千、宋万上,徐宁败下,然后唱尾声。这出大《夜奔》改得非常好。所加的过场不但不嫌絮烦,更增加了剧情紧张气氛。每支曲子都有上场下场,身段当然就更丰富。
这出戏的演员,当时是钱金福的徐宁,郭春山的王伦,迟月亭、刘砚亭的杜千、宋万。除徐宁后来由许德义扮演,最后由钱宝森扮演,其他角色始终没换过。徐宁在《水浒》书中是个白面书生,所以钱先生虽然是花脸,但演徐宁也只能不勾脸,净脸挂黑胡子。演过几次之后,钱先生自己觉得太不好看,又改为勾油红三块瓦,带黑满。许德义演时也是勾油红三块瓦,戴狮子盔,绿箭衣。后来又换回钱先生演徐宁,改为不戴胡子,勾一个好像来护的脸谱、戴喀拉毡帽。钱宝森接替演徐宁继续这个扮相。林冲的扮相,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独角戏时期青箭衣、素罗帽的打扮,改为黑绒箭衣、戴倒缨盔。
这出戏上演以后,首先仿效的是李万春。他到上海向牛先生学会之后,完全照杨派路子演。其次的刘宗杨是杨先生教的,迟景荣给拍的曲子。茹富兰演《夜奔》也是杨派路子,向谁学的我不清楚。杨盛春、高盛麟出科之后,都先后丁永利学的演杨派《夜奔》。富连成原来没有这出戏,在这个时期王连平向刘宗杨学会这出戏,在科班里教给黄元庆、徐元珊、茹元俊,从此富连成有了这出杨派《夜奔》。这出戏的身段我是向刘宗杨兄学的,宗杨说:“我老爷说,这出《夜奔》可别把它唱成短打戏的味儿。”

(摘自 《故宫退食録》)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