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二夹弦剧团是“河西调”发源地之一。是延津县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代光绪年间(1885年左右)延津石婆固乡就有了二夹弦班社活动,与辞海所载二夹弦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大致相同。该剧种旦行占河南剧种之首。建国后五十年代县政府将其纳入国有全民事业单位。

二夹弦早期,只是农民在农闲时说说唱唱的娱乐形式,后来发展成“摆地摊”式的演唱活动,演出剧目多为民间生活小戏。清末民初,二夹弦已经有了自己的舞台,并且发展迅速,并引进京剧、豫剧的表演手法加以改进,使二夹弦日臻成熟。

延津县二夹弦剧团自组建以来,机构逐步得到完善,各项制度得到健全。多次派演员赴外地学习,揉进了吕剧、黄梅戏、曲剧、豫剧等剧种的伴奏曲牌,结合本剧种进行了改革,排演了一大批历史戏、袍带戏、现代戏和革命历史戏。该团长期坚持在豫、鲁、冀等省的农村为广大群众进行演出,在表演艺术上力求精益求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文艺汇演,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肯定。2004年11月参加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荣获政府最高奖“金鼎奖”和表演金奖。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平调原称“土梆子”或“大油梆”,主要流传于豫北地区,延津大平调是其重要一支。大平调传承时间较长,至今几近失传,被戏曲界称为古老而稀有的剧种,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大平调传统节目有100余部,代表剧目有《下高平》、《王传令》、《铡美案》、《闯幽州》等。它的唱腔属版腔体,具有粗犷、朴实、豪迈、雄壮的风格,基本板式有大板、二版、三板。

大平调在表演艺术方面风格独特,与其他剧种相比,大平调演员动作幅度大,出手划大圈,盘腿跨大步,站立一尊佛,精炼紧张,在音乐的配合下,气氛热烈高亢,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大平调脸谱讲究、化妆细腻、人物性格分明。乐器分软场、硬场两类。独特乐器有大铙、大镲、尖子号、大棒子等。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