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调的地域分布及地理环境

彩调主要分布于广西桂北地区。桂北地区位于广西的西北半部,包括百色市的田林、凌云、西林、隆林、乐业,河池市的金城江、宜州、罗城、巴马、东兰、凤山、环江、天峨,梧州市及贺州地区的昭平、蒙山、钟山、贺州,桂林市的恭城、平乐、荔浦、阳朔、永福、临桂、灵川和桂林市,柳州市的象州、鹿寨、柳江、柳城、忻城、融安、融水等,共33个县、市,土地面积89034.1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37.68%。

本分布区北部东部山脉绵延,重峦叠嶂,在大山岭之间形成一些谷地或盆地,最大的是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低谷,贯穿全州、兴安、灵川、临桂和桂林五县(市),是北方冷空气进入广西的重要通道。谷地中岩溶广布,冲积平原较大的有信都平原和贺街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和石山等类型。由于水流长期切割,山高谷深,岩溶广布,耕地较少,主要分布沿河两岸、丘间盆地、山间谷地和石山巍地之中。分布区属于亚热带山区气候,春秋温暖,夏季湿热,冬不甚寒,日温差大,雨量充沛,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二、彩调的历史渊源

看过《刘三姐》的人,总会想起广西的本土艺术——彩调剧。说不清是彩调让世界认识了歌仙刘三姐,还是《刘三姐》让世人了解了彩调,这个曾经五进中南海,四进怀仁堂的民间调子,在广西桂北乃至红水河流域和左右江地区,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戏曲。

彩调旧称调子,属明代四大声腔的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柳子腔路子。由于古代兵、商、工的运动带来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使外来的腔曲与当地的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因此形成了有地方特点的艺术形式。

彩调起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元年,清初花部崛起后,湖南一些花鼓艺人随着移民游入广西谋生,经康、乾、同、光百多年孕育衍化而成,彩调的成长经历“对调子”(一丑一日)时期、“三小戏”(小生、小丑、小旦)阶段和“江湖调”时期(多角色的市井生活小戏)三个阶段。

彩调在桂西地区传开后,因其唱腔中常用“哪嗬咿嗬嗨”为衬词,故民间又称其为“哪嗬嗨”或“咿嗬嗨”。彩调由于深深扎根于农村和劳动人民中间,又和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因此形成了内容谐趣、形式活泼的地方剧种,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情趣十分贴近。解放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导下,彩调这一门类艺术重新获得了生存的机会,直到1955年调子参加全国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后,经北京专家的建议,才统一称为“彩调剧”。

彩调剧王三打鸟

彩调剧《王三打鸟》剧照

三、彩调的基本内容

彩调的剧本内容多以劳动、爱情、生活、家长里短、悲欢离合等为主。如爱情戏有《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双黄蛋》等;浪子戏有《王二报喜》、《败子回头》等;荒诞戏有《活人变牛》、《一抓抓磨豆腐》、《阴阳错》等;智斗戏有《阿三戏公爷》、《地保贪财》等;孝道戏有《五子图》等;社会悲剧有《换子记》等;善恶果报戏有《二女争夫》等;反压迫戏有《刘三姐》等。大、中、小剧目(含传统剧目和整理本)共792个,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流传在民间。

彩调大多是腔、板调连缀而成的联体唱腔。

彩调的腔较为原始。其音乐主要由“腔”、“板”、“调”及乐器中的“伴奏风牌”、“锣鼓牌”五大类组成。而腔又根据舞台行为分有行当腔、人物身份腔、舞台行为腔、运动腔、路腔和通用腔等。

行当腔有丑角腔、旦角腔、摇旦腔、小生腔、老旦腔等5种。人物身份腔有相公腔、梅香腔、媒娘腔等11种。舞台行为腔有饮酒腔、敬酒腔、猜拳腔等3种。劳动腔有挑担腔、划船腔、打铁腔、打鞋底腔等4种。路腔分别有急腔、赶路腔、三板腔等。通用腔有四平腔、梁氏腔、五字腔、十字腔、浪里白等5种。

板类有诉板的三字、五字、七字以及十字多种。调类有对口调、怀调、金鸡调、送镜子调等42种。曲牌类有唢呐曲牌(小赐福、小拜门、小开门、大开门等9种)。弦乐曲牌有戏鸟、喜上眉梢、柳青娘等22种。锣鼓牌有一条龙、一钹、三钹、四钹、三点头等6种。乐器类:文场以调胡为主;武场有堂鼓、鼓、板、大钹等11种。

角色行当有生、旦、丑等16种。

基本功、表演程式有头部基功(帽、发、胡、脸子等8种)。

手巾花基本功有滚、抛、轮、指、咬等6种。

带功有耍瓢带、打带、摆带、甩带、踢带、抛带、盘龙带等7种。

唱念功有本、真、大、子、假、小、真假、阴阳嗓和舌尖花等9种。

眼睛基本功有眺、视、瞄、瞟、瞪、挤、醉等18种。

笑与哭功有微、眯、狂、奸、阴、干、傻等26种。

手法有单、拇、双、佛、赞美、拳、颤、轮等39种手法。

扇法有二指捏扇、三指捏扇、拳手抓扇、虎口夹扇等66种。

步法有正、丁、八、独、前、探海、跨、商羊等77种。

转身有(女)旦行磨盘转、跳转身、龙摆尾转身、旋风转等;(男)独脚转、吸腿转、三扭转、台角转等26种。

四、彩调的主要特征

(一)语言特征

彩调语言为桂柳方言,属西南官话语系。

(二)音乐特征 彩调以民间山歌小调为基础,以联曲唱腔为特色,属柳子腔路子。衬词有“哪嗬嗨”“咿嗬嗨”的特点。

(三)表演特征彩调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等载歌载舞表现形式为主,大段节奏分明的课子为其戏剧节奏的一大特色。

(四)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

不但汉族唱彩调,壮、瑶、侗、苗、,仡佬等民族都唱彩调,并与民族活动紧密结合。

五、彩调的主要价值

(一)文学价值

彩调之所以发展为“剧”,与其丰富的剧本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从历史、人文科学、艺术价值等方面看,它都具有民族历史记忆的重要意义。

(二)舞美价值 彩调的桃子脸、梅花睑、蝴蝶脸、蜻蜓脸、蚂蜗脸、耗子脸等脸谱,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它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观念。

(三)实用价值 国家和政府的很多方针政策法规等,多以彩调这一表现形式向民间宣传和传播。

彩调剧阿三戏公爷

传统彩调剧《阿三戏公爷》剧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