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四大名旦”中,尚小云以刚劲激昂的唱工和矫健优美的武功独树一帜,创立了文武并重的尚派艺术。
尚小云,名德泉,字绮霞,河北省南宫县人,生于1899年,幼年入北京“三乐社”科班学戏,艺名“三锡”。开始学武生,后来改习旦角。“三乐社”改名“正乐社”以后,尚小云和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一起被称为“正乐三杰”。
尚小云开始跟孙怡云学艺,后来又向陈德霖、王瑶卿、路三宝等前辈求教。他扮相俊秀,幼年就在一副好嗓子。当时,有人撰文称赞他是“天赋歌喉”,能“穿云裂石”。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和当时闻名南北的老生演员孙菊仙同台演出了。
1918年,尚小云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北京第一舞台新排《楚汉争》,由著名武生演员杨小楼扮演楚霸王。经纪人认为项羽一角有了这样出色的演员来担当,而虞姬一角,如果没有旗鼓相当的演员来扮演,实在太遗憾。有人推荐尚小云演虞姬。果然这台戏唱红了!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和美貌多情的虞美人都演得惟妙惟肖,声情动人。后来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尚小云以他辛勤的劳动,塑了许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在唱念做打几个方面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尚派艺术。有人用“歌舞兼长,刚劲挺拔,刚劲英爽,洒脱大方”这十六个字来概括尚派艺术的特点,是十分恰当的。
尚小云的唱腔,功力深厚,高亢之中见刚劲,而又富于神韵。大段的唱,他能唱得满弓满调,一气呵成,能把观众给“唱热了”。尚派唱腔所以能如此,是受了当时被京剧界称为“老夫子”的著名旦角演员陈德霖的影响。陈德霖本是有名的“铁嗓子”,尚小云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学习陈德霖的唱腔艺术而又有所发展。尚派唱腔以刚为主,刚柔相济,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尚小云还曾向戴韵芳、张芷荃、吴菱仙等老辈青衣学过戏。老艺人都讲究“口紧字紧”。尚小云的念白也体现了这一特色。尚派唱念之紧,虽然有老辈遗风,但又不是叫人听不出字音。 在表演上,尚小云因为早年学过武生,后来又和杨小楼同台合作,所他往往将武生表演特点糅合于旦角的表演之中。比如,“塌身跑圆场”、“单腿颠步”都是从武生表演中吸收过来的。尚派的表演要求妩媚有力,富有棱角。尚小云曾将表演归纳为:“媚、美、柔、脆”四个字,并且说“柔是关键,美是要求”。尚派的表演特别突出节奏感,舞蹈性强,蹁跹矫健,婀娜多姿。武打更为尚小云所擅长。
尚小云表演艺术的这些特色,在他的代表剧目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祭塔》是尚小云早年演唱的正工青衣戏。这出戏和他当时经常演出的《祭江》、《玉堂春》、《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剧一样,是以唱工见长的。《祭塔》是许仙和白娘子爱情故事中的最后一折。这和现在演出的《白蛇传》结尾不同。白娘子被法海压在雷峰塔下,她的儿子许仕林中状元以后,来到雷峰塔下哭祭母亲。白娘子和儿子相见,哭诉往事的时候唱的大段[反二黄]是非常见功夫的。这段[反二黄],由于当时灌制唱片受版面的限制,中间压缩了不少,只剩下八句了。尚小云的这段唱,刚劲激昂,高亢挺拔,既端庄古朴,又气壮凌云,充分表现了白娘子突然迸发的悲喜交集的感情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尚小云不仅善于演出传统的正工青衣戏,而且还排演了许多新戏。如《五龙祚》、《千金全德》、《婕妤当熊》,时装戏《摩登伽女》等。当年“四大名旦”竞演新戏。就在梅兰芳演《红线盗盒》,程砚秋演《红拂传》这些脍炙人口的戏的时候,尚小云演出的描写唐代歌姬红绡的戏《青门红绡》也很负盛名。后来,荀慧生也推出他的名剧《红娘》。这样,“四大名旦”各有一出以“红”字为名的描写古代女子的戏。尚小云的《青门红绡》一剧是从昆曲改编而成的。书生崔芸奉父命拜见汾阳王郭子仪。在酒宴上,他和歌姬红绡产生了爱慕之情。崔芸回家以后,思念红绡。他的仆人昆仑奴磨勒,乘夜到郭府盗出红绡。
崔芸与红绡一同逃走,后来终于成了婚。这出戏红绡和崔芸夜间相会一场有一段[南梆子]唱腔。唱词是:
看月暗星又稀良宵已短,
一滴滴一点点玉漏声残。
莫非他辜负我情深款款,
那时节同到了离恨之天。
这段[南梆子]音韵缠绵甜媚,很有独到之处。尚小云虽然嗓音高亢、嘹亮,但是走低音的地方也是千般袅娜、柔媚多姿的。这段[南梆子],以低调传觉悟,婉转细腻,别有情趣。 尚小云和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样,关于发挥自己的特点。他曾经说过,几十年来,他在演出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路子。长期以画,他不是扮演巾帼英雄,便是扮演女中豪侠,象《十三妹》中的何玉凤,《绿衣女侠》里的刘芳,《峨嵋酒家》里的谢小玉以及梁红玉、杨排风等。因为他嗓音高亢,又有武功,演这些人物唱腔上可以发挥,武功也用得上,所以他后来演出的剧目总是有唱有打或载歌载舞,文武并重的。 解放后,尚小云重新整理、演出了《梁红玉》。在这出戏“战金山”一折里的“起霸”、“开打”,融化了一些武生动作,节奏鲜明,干净利落,很好地表现了梁红玉巾帼英雄的气概和大将风度。尚小云的擂鼓也非常出色,鼓点纯熟、起伏大、变化多,打出了梁红玉为韩世忠擂鼓助战的情绪,烘托了当时战斗的气氛。这出戏里的演唱也很有特色,在“许婚”一场里,梁红玉和韩世忠相遇,互订婚约的时候,梁红玉唱了一段[西皮流水]。唱词是这样的:
好姻缘本是前生定,
那月老一线一线早穿成;
奴家终身有了靠,
志同道合去从军。
恨金人,猖狂入境,反将百姓屠杀满城,
我这里发誓愿前去投军。
这段唱开始的过门就和一般的[流水]不一样。为配合表演,过门的节奏非常鲜明。第二句“那月老一线一线早穿成”的“一线”两个字重复了一次,而且运腔低柔、婉转,表现了梁红玉许婚时的羞涩和对韩世忠的深情;“恨金人,猖狂入境”一句,分成几段顿开,铿锵有力,表现了对金兵入侵的强烈憎恨。这样处理,不仅使唱腔有起有伏,而且表达的感情爱憎分明。再配合表演,这段唱就更加精彩了。剧场演出时,每演到这里,总是博得满堂彩声。
1959年,尚小云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了《双阳公主》。这是一出唱念做打都很吃重的旦角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双阳公主也是女中豪杰。剧中写了她和狄青的爱情,也写了鄯善国和宋朝的同盟和好,全剧喜气盈盈。在这出戏里,尚小云扮演双阳公主,充分发挥了他能文能武的表演才能。在“问路”一场里一边掏翎子,一边抡着茜红色剑穗,如同风卷花树,满台生辉。在这出戏里,尚派的“马趟子”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台上如见双阳公主一马千里在茫茫风沙中驰骋,而且歌移舞换,千姿百态。“问路”一场是全剧的重点。狄青和双阳成亲以后,同去印唐国盗回珍珠烈火旗和日月骕霜马。狄青途中私自回朝请功。宋仁宗听信谗言,把狄青发配岭南。双阳公主领兵解救狄青,向樵夫打听去路。"问路"这场有一大段[西皮]唱腔。唱词是:
抖丝缰催动了桃花战马,
为驸马冒风霜奔走天涯。
绿野暗暮烟横夕阳斜下,
只留得青山间一片红霞。
燕归巢鸟投要情堪入画,
我双阳走岭南离国撇家。
声萧萧惯长征千里马,
高耸耸峻山岭不见人家。
顾不得路崎岖忙催战马。
这段唱词优美,唱腔也很动听。1959年,尚小云已经六十岁了,虽然唱腔不如当年刚劲,但是功力却更显纯熟了。开始唱[西皮导板]、[回龙],接唱[西皮慢板]。唱腔明快、奔放,表现了双阳公主不顾山高路远,"离国撇家"要去搭救狄青的急切心情和高官厚禄气概。在唱[流水]“声萧萧惯长征千里战马”一句的时候,在“千里”两个字之后加了个小腔,然后舔板唱出“战马”两个字,很好地表达了人物得意豪放的感情。在最后"顾不得路崎岖忙催战马"一句里,"路"字行腔拉长,配合身段和舞蹈,表现出山路的崎岖和双阳公主不畏艰难的决心。
1962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戏曲艺术片《尚小云舞台艺术》,拍尚小云拿手剧目里的两折——《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这两折戏是他经过几十年艺术实践锤炼而成的艺术精品。在唱念表演、刻画人物、表达感情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失子惊疯》是《乾坤福寿镜》里的一折。知府夫人胡氏遭受陷害和丫环寿春一起出逃,吃尽了苦头。胡氏生下儿子以后,精神上才有所寄托,不幸又被山寇推动。她侥幸逃下山来,可是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失落了。尚小云根据规定情景,成功地刻画了胡夫人喜而急,急而惊,惊而疯的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为了表现人物疯颠的神态,尚小云运用了双目呆滞的眼神,久久目不转睛,使这个疯颠人物如立观众面前。这一折戏侧重于表演,没安排大段的唱,只有几段[西皮散板]和对白。为表现人物的悲切心情,还吸收了一些老生唱腔。有的唱句结束时,不用锣声收住,以表示人物的神态失常。尚小云在这里通过唱念和表演,把胡夫人"失子"、"惊疯"的过程,表现得细腻入微,层次分明。
《昭君出塞》是尚派名剧《汉明妃》里的一折。这一折戏歌舞并重,历来受到观众的喜爱。《昭君出塞》生动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古代女子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和腐败。"出塞"是全剧的高潮。王昭君离国别家的心情,塞外风雪的侵袭,道路的崎岖难行……尚小云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创造了真实的意境,使人们感到王昭君骑着马孤独地走在塞外的古道上,留恋故国的心情越益加重,悲凉的气氛也渐渐加深。但是,就在这时候,王昭君的那种刚强、勇敢的性格也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昭君出塞》一折唱的是昆曲。古老、深沉的曲调、悲凉的气氛和王昭君的一腔哀怨,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王昭君骑马来到分关,再往前走,就要离开故国了。这时候,连马也不肯再走了。王昭君唱道:“漫说道人有思乡之意,马尚有恋国之心,何况人乎!”唱腔低回、呜咽,如泣如诉,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量。
在长亭送别的时候,王君有一段唱。这时候王昭君含着眼泪,不忍离去。当文官武将列队,为她送行时,王昭君发出了“文官济济全无用,武将森森也枉然,却叫我红粉去和番”的哀怨和悲愤。在低回、沉郁的唱腔中,我们仍然听得出顿挫有致,节奏鲜明的尚派特点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在几十年舞台生活中,以精湛和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创立了一个重要的流派。1959年,他从北京到了西安。这时候,他除了依旧进行艺术实践,参加少量的演出之外,主要的精力是用于教学。尚小云一生热心戏曲的教育事业,早年曾协助“富连成”科班,亲自为“盛”、“世”两科排演《酒丐》、《娟娟》等剧;1937年他创办“荣春社”科班,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材。1959年到西安后,向他求教的不仅有陕西省的,而且有外省的;不仅有京剧演员,而且有许多其他剧种的演员。他对戏曲艺术的接班人,总是充满着热情,寄托着希望。更可贵的是,他教其他剧种演员的时候,总是尊重兄弟剧种的特点,注意保持不同剧种的风格。有人问他怎样教徒弟的时候,他笑着说:“当然不能把人家的东西都改成尚派罗!”这句话,不仅表明尚小云的为人谦逊,而且表明他对发展不同剧种、不同流派艺术具有真知灼见。尚小云虽然去世了,但是他为我国戏曲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百花齐放、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缅怀这位前辈艺术家!

(摘自 《戏曲群星》(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