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感受锡剧清脆柔美唱腔

锡剧《珍珠塔》的故事,与淮剧大致相同。河南方卿家道中落,奉母命投亲借贷。因遭势利姑母羞辱,负气而归,自幼与方卿青梅竹马的表姐陈翠娥,敬佩方卿穷不失志的骨气,暗将稀世珍宝——珍珠塔藏于点心包内,赠与方卿带回。三年后,方卿高中状元,乔装改扮成江湖艺人,二次来到陈府,将藏有黄金印的点心包回赠表姐,势利成性的姑母仍冷眼相待,方卿唱道情予以讽喻,姑母为其情理所动,将失而复得的珍珠塔赠与方卿。

盐城晚报记者在现场观看了锡剧《珍珠塔》。色彩丰富的衣着服饰、精致的园林造艺、深远幽长的曲桥,这些场景布置为整个剧目增色不少。演员们轻快活泼的唱腔、灵活跃动的舞步,让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灵巧,加之锡剧温柔娇嗔的吴声细语,赢得观众连声叫好。

剧目的第三场名叫“夫妻反目”,这是方卿的姑父陈培德与姑母方朵花因对方卿态度不同而争吵的一场戏,这不仅是两位人物本身的交锋,也是两种不同道德品性以平等的身份针锋相对,短促有力的唱腔让这场戏成为六场当中最短的一场,畅快淋漓。

在锡剧《珍珠塔》的舞台上,幽默的舞台表现也是该剧目的一大亮点,如第二场“花园赠塔”中,陈翠娥将珍珠塔放在点心包中,交给方卿之前,她千叮咛万嘱咐,迟迟不肯撒手,方卿以为表姐和姑母一样吝啬,当陈翠娥当真交给他时,方卿推辞不要,这样一来一回,俏皮的舞台表情让观众捧腹大笑。

背景

“饭”要吃好,“节”要过好

当天演出前,盐城晚报记者采访了《珍珠塔》中饰演方卿的演员周东亮。周东亮是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文华奖、白玉兰奖的获得者。

周东亮告诉记者,自从成立省演艺集团之后,锡剧团的情况有所好转。他将艺术领域专业方面的追求,比喻为“吃饭”,将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活动,比喻为“过节”,“饭要吃好,节要过好,这是我们的追求,”周东亮说。他进一步解释,吃饭,是要将日常的排练、演出、参加各种大赛,作为艺术方面的高标准、严要求,必须精益求精。而过节,则是要将锡剧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基层。

“从我们到基层演出的情况看,锡剧是有市场的,但是如何将锡剧进一步扩大到基层,让真正喜欢传统戏曲的戏迷看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周东亮说。

另一方面,锡剧在创新改革上也进行了多样化尝试。“以这台《珍珠塔》为例,我们前前后后出了好几个版本,有的针对大舞台,有的面向小剧场。也有的版本是根据观众调整的,有面对专家业内人士的,也有面向普通观众的。”周东亮说,这样可以把一台戏的影响力做到最佳。

《珍珠塔》这出戏,在锡剧、越剧、淮剧中都有。那么锡剧的《珍珠塔》,与淮剧有什么不同呢?周东亮说,锡剧用的江南吴方言,曲调相对要典雅不少,这是锡剧的特色。观众看锡剧,最重要的是听唱腔。

前瞻

六台大戏唱到6月

盐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期间,盐城将有6台高水准的戏曲上演。除了昨天上演的锡剧《珍珠塔》外,5月16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大型沪剧《雷雨》,由上海沪剧院演出;5月19日,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大型新越剧《双飞燕》,由上海越剧院演出;5月18日,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扬剧《衣冠风流》,由省扬州市扬剧团演出;5月25日,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淮海戏《秋月》,由省淮海剧院演出;6月3日,在盐都文化艺术中心上演黄梅戏《小乔初嫁》,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

据悉,我市省淮剧团的《祥林嫂》和市淮剧团的《菜籽花开》两部戏,与上述六部大戏均入围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看锡剧《珍珠塔》断想

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演出的传统锡剧《珍珠塔》,讲述了一个关于“嫌贫爱富”的故事。这个古老的话题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观众在这个故事里体味到简朴的世理,唤起了内心蛰伏的情感。

在我们的传统剧目宝库里,真正的艺术品是不会过时的,如同丰富多姿的群山,纵然是沧海桑田,其根脉怎么可能时过境迁?多少代人心中曾经被唤醒的感情,怎么可能当她从来没有存在过?《珍珠塔》从上世纪50年代初由幕表戏整理成了定本,经过几代锡剧艺术家的修改、完善,久演不衰。后来,由香港华文电影公司拍摄成锡剧艺术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是公认的锡剧看家戏,是得以流传的戏曲珍品,说她是“经典”也不为过。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艺术家们,对原本《珍珠塔》在立意、人物塑造和艺术处理上做了全方位的改动,把原有12场删减成现有的6个场次,使得主题更加鲜明,故事更加凝练,尤其是对方卿的性格走向,以现代人的眼光作了全新的诠释。原本中,方卿高中还乡二进陈府,设局报复姑母方朵花,要她头顶香盘,俨然成了一阔脸就变,得理不饶人的轻浮形象。新版中方卿羞姑的结局被消解;以德报怨,善待他人的君子风度得到了强化,使这个人物愈发可亲、可爱、可敬了。再有,把原本的《后园会》改写为《赠印》。方卿将金印藏于点心中回赠陈翠娥,并反复叮嘱“这点心之中有点心,你千千万万要当心。”陈翠娥领悟道:“他话中有话我听得真”。最后,方卿唱道:“穷也好来富也好,志气二字不可抛,穷不失志穷变富,富不癫狂再攀高……”这是全剧主题的最终概括。每每演出到此,全场掌声不息。这是当代观众对《珍珠塔》中透出的普世价值的认同和理解,更是一脉甘泉温润人心。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人心既要温暖又要警示。我们追求现代化,但现代化不是以丢失传统美德为代价,我们创造文明,而文明如果没有善良作支撑,迟早会坍塌下来的。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文化部特聘专家 陈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